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探访北京28个小区:电动车停放楼道现象仍存,飞线充电较普遍
新京报 记者 徐美慧 张璐 裴剑飞 陈琳 吴婷婷 吴为 编辑 张磊
2021-08-30 08:11
由于缺乏电动车充电设施,居民将电瓶卸下来拿到楼上充电的现象在多个小区比较普遍。

近期,电动车“上楼”带来安全隐患引发公众关注。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多地出台规定禁止电动车“上楼”。同时,高处飞线充电、电动车乱停放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实际情况如何?近日,新京报记者探访了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及通州区的28个小区。

 

记者发现,在探访的28个小区中,有10个小区存在飞线充电,多发于老旧小区低层住宅;有8个小区存在电动车停放在一楼楼道和单元门口现象;有3个小区存在电动车停放位置阻挡消防通道的现象。

 

28个小区中,有20个小区设置了电动车集中停放区域,其中包含有居民自发形成的停放区域;有18个小区设有充电场所。

 

此外,通过探访我们还发现,由于缺乏电动车充电设施,居民将电瓶卸下来拿到楼上充电的现象在多个小区比较普遍。

 

记者探访发现,虽然有18个小区设有充电场所,但仍存在充电桩使用率不高、居民不知晓、无法错峰共享、部分居民反映充电贵等问题。

 

现状1:从窗内拉飞线充电,插头无遮蔽暴露

 

记者探访28个小区后发现,其中有10个小区存在飞线充电现象。该现象在老旧小区低层住宅高发,因为没有电梯,居民推车上楼不那么方便,于是,不少居民就想出了这个对策。

 

一根根电线从窗户上引出,耷拉到地面,直接给电动车充电。从高处引下来的电线,在未充电时可能就直接暴露在户外,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在丰台区太平桥东里小区,由于未设置电动车统一充电场所,小区居民一般采用将电瓶带回家充电或从楼上引下插头在楼外充电的方式。

 

8月12日,丰台区太平桥东里小区,一根从二楼引下来的电线正在给电动车充电。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摄

 

小区内张贴的相关提示称,“严禁私拉电线对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充电”,但这样的情况在该小区仍然普遍存在。

 

8月26日中午,记者在该小区21号楼看到,一根从二楼窗户引下来的电线正在楼外为一辆电动车充电;同时,该栋楼还有多个从五楼、四楼等楼层窗户内引下来的电线,插头毫无遮掩地暴露于室外。

 

记者在东城区安德里社区、青年湖东里和天坛西里东区等老旧小区内都看到了这一现象,这些地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楼下空间内没有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设施。


8月16日下午,记者在东城区安德里社区7号楼1单元门前看到,一根电线从6楼伸出,正在给一辆停放在过道内的电动车充电,电动车仅仅套了一层黑塑料膜用以防护。

 

在东城区青年湖东里1号楼前,一层的窗户下挂着好几个简陋的塑料袋,里面装的还是居民给电动车充电的飞线,由于那几天北京刚刚下过雨,这些塑料袋内都十分潮湿。

 

“我们小区只能这么给电动车充电,没有充电桩。”探访当天,记者遇到了一位正在拆电池回家充电的居民,她告诉记者,她骑的车使用的是锂电池,相对要轻,有的邻居用的是更重的铅酸电池,拆卸、拎上楼都不方便,只能甩电线来充电。

 

8月21日下午,记者在东城区天坛西里东区看到,几乎每栋楼都有拉飞线充电的情况,有的楼门甚至同时有好几户拉飞线。充电插座都只用塑料袋或者塑料布简单包裹,充电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代步车。

 

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号院同样存在飞线充电问题。8月15日,记者探访时发现,一辆电动三轮车紧贴墙面,左侧窗户留出一条窄窄的缝,一根飞线从车里一直向上延伸至四层。

 

电动三轮车的主人是一位老年人,他告诉记者,平时出门一般都会开着三轮车,主要是为了方便。但是充电问题让其苦恼,“小区里没地方充电,我只能从家里引线下来充电,大约两小时就充好了。”

 

8月20日,记者在通州区兴华嘉园社区了解到,该小区部分车棚还未建好,电动车充电成为难题。居民介绍,“如果想充电,只能从楼上拉线,或者把电瓶卸下来拿到楼上充。”

 

在该小区低层住宅区12号楼二单元楼下,记者发现居住楼层较低的居民,存在拉飞线为电动车进行充电的情况。

 

在朝阳区平乐园小区,早在2018年,朝阳区南磨房地区办事处对平乐园小区进行环境整治,并将原有自行车棚改造为智能化自行车棚,试图解决居民从楼上甩电线充电问题。

 

但记者8月16日探访时发现,虽然该小区已经设置了三个智能车棚,但仍旧存在飞线充电的情况。该小区204楼四单元、209楼一单元等,均有居民从楼上甩下电线,为电动车充电。

 

探访时,记者发现一位居民将车停入车棚内走了出来,他说,自己只停车不充电,“因为家住一楼,直接甩线充电方便。”

 

现状2:电动车停放楼道现象普遍,个别阻挡消防通道

 

28个小区中,有8个仍存在电动车存放在楼内的情况,停放在一楼楼道和单元门口现象比较常见;同时,有3个小区存在电动车乱摆放阻挡消防通道的情况。

 

8月26日,丰台区太平桥中里小区24号楼五单元一层,在本身就很狭窄的区域,便停放了一台电动车,留下的剩余楼道空间,仅容一两人通行。

 

在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一号院、车公庄北里社区,单元楼均有提醒居民不得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内的提示牌。但以上两小区部分单元楼内均停放着电动自行车,尤其是一层,这种情况比较明显。

 

8月15日,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一号院某单元一层,停放着两辆电动车。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8月20日,记者在通州区兴华嘉园社区看到,该小区低层住宅区,每栋楼前都设有停车棚,部分居民会将电动车停在车棚中,还有部分居民将电动车停在楼下空闲区域,记者在部分单元一楼楼道中,也看到有居民停放的电动车。

 

在朝阳区平乐园小区,记者8月16日探访时发现,该小区部分楼道中存在电动车占用消防疏散通道的情况。

 

此外,居民将电瓶卸下来拿到楼上充电在多个小区比较普遍。

 

8月17日,记者在朝阳区都城心屿小区看到,小区内大部分非机动车停放于车棚中,少部分存放于楼下空闲地带,个别车辆停放于楼道中。小区中有居民将电动车电瓶卸下,带至居民楼中进行充电。该小区一位居民称,小区内没有充电桩,“一直说安,也没安上,只能带到家里去充电。”

 

居民王先生说,他平时在工作单位充电,有一次车没电了,实在没办法才把电动车拿到家里充电。“小区确实贴过通知,说电动车不能上楼,但是应该想办法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周边哪里可以充电。”

 

8月21日下午,记者在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小区看到,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住宅,几乎每栋楼前都停有电动自行车。部分单元一楼楼梯间,也停放着电动车。如新华联家园40号楼1单元一楼楼道,和3单元门口,都停放着电动车;41号楼2单元一楼,2号楼2单元一楼,楼道里都停有电动车,部分电动车电瓶被取下。

 

该小区1号楼是高层住宅,不少电动车就停在楼门口。一位女士表示,“有集中充电的车棚,但我从来没去那儿用过,都是把电瓶取下来拿家充。放心,安全着呢,如果出现短路,马上就跳闸了。”

 

在高层4号楼的一楼楼道,也停着一辆电动车,电瓶被取下。但电梯旁和电梯内,均贴着通州消防张贴的宣传画,其中红色加粗字号的提示“请勿将蓄电池在家中充电!”非常明显。

 

朝阳区应急局规划发展督查科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电瓶基本使用三年后,危险性就会逐渐增加,“一旦着火,散发的气味会在一分钟内让人窒息。”

 

现状3:部分充电桩使用率不高,无法实现错峰共享


记者探访28个小区后发现,其中有20个小区有电动车集中停放区域,其中包含有居民自发形成的停放区域。同时,个别小区虽然设有停放区域,但仍存在数量不够的情况。

 

28个小区中,有18个小区设有充电场所,但仍存在充电桩使用率不高、居民不知晓、无法错峰共享、部分居民反映充电贵等问题。

 

8月20日,记者在通州区神龙金桥小区看到,该小区每栋居民楼前均设有车棚,小区内大部分非机动车辆置于车棚中,少部分电动车置于楼下。每个车棚内均设有5个充电桩,供居民电动车充电,但存于车棚内的电动车均未使用此设备。

 

在10号楼3单元门口,一辆电动车停于楼下,居民将电瓶带至家中,并未选择20米外的充电桩。

 

该小区在北2门设有电动车存车处,提供电动车充电服务。记者在现场看到,停在这里的电动车都标有号码,其中只有几辆正在充电。该存车处管理员介绍,此处停车0.7元一天,充电每辆车2元一次,约100多辆电动车存于此处,为了方便管理,每个“车位”有编码,“过几天来可能就没‘车位’了。”

 

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小区也设有多个电动车存车棚,内设集中充电设施。但充电箱利用率较低。如9号楼西侧的停车处,10个充电口只用了2个。18号楼旁的存车棚有两个充电设备,其中一个设备10个充电口只占用了2个,另一个全部空闲。

 

在西城区九和苑小区、车公庄北里小区均,设有电瓶充电柜,记者探访发现,部分居民并不清楚小区已经为居民提供电动车充电这一服务。

 

其中,九和苑小区规模较大,8月15日探访期间,记者询问了五位居民了解电瓶充电柜的情况,他们均表示不太清楚小区里有没有这一设备。在小区保安的指引下,记者才找到充电柜。充电柜与智能快递柜在一个区域,距离小区大门不算很近,与部分居民楼也有些距离。充电柜一共有20个充电格挡。

 

在朝阳区平乐园小区,则存在无法错峰共享问题。该小区共设置了三个智能化车棚,但在车棚外的一个修车点,一位女士仍然用插线板充电,“如果不在车棚里面存车,就没办法刷卡进入,所以也不能在里面充电。”

 

不存车是否可以在车棚内错峰错时充电?记者咨询了运营方,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三个车棚车辆均已停满,如果要办理存车和充电业务,需要等位大概20位。充电优先保证存车居民,无法实现错峰共享。

 

现状4:“僵尸车”占用充电棚,仍无有效解决办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小区建设的充电棚,利用率极低的一大原因,是不少充电口被长期不用的“僵尸车”和杂物所占据。比如通州新华联家园的充电棚,记者查看了三处,其中大半的空间都堆放着落满尘土的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甚至还有婴儿车。

 

京通苑社区居委会主任何鲲表示,针对“僵尸车”,社区的处理方案一般就是让物业贴条告知,再清退。楼道停车也会被“贴条”,如果居民在家就敲门劝说,如果不在,物业会贴告知单、二次上门。

 

“确实没有太有效的办法。”何鲲说,居民置之不理,社区也不能就给丢出去。她认为,针对“僵尸车”的处理,应该出台相关规定。

 

此外,管庄地区办事处防火办主任王和全提到,外卖员、快递员大量占用小区充电柜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外卖、快递员都办理包月,长期占用一到两个充电柜。”他认为,外卖平台、快递公司要负责规范员工的电动车充电问题,“家用电动车三五天才充一次,外卖员一个人就在充电柜放好几块电池,一占就是一天,这对居民来说不公平。”

 

另外,不少外卖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使用改装车辆,将体积大但安全的铅酸电池更换为轻便的锂电池,甚至买小电芯自己组装,这对社区居民来说,也是一个安全隐患。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张璐 裴剑飞 陈琳 吴婷婷 吴为 实习生 原天一 王苗苗

编辑 张磊 校对 薛京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裴剑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电动车困与解

相关推荐
一年2万多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为什么违规改装屡禁不止?
数据
探访|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怎么破?北京多区用上这些新科技
北京
探访丨北京正在试点的“电流指纹”,能否阻挡电动车入户?
北京
“飞线充电”引火灾,这个行为很危险,请注意防范
新京号
物业“红黑榜”通报!涉阜南多个小区!
新京号
阜阳小区物业“红黑榜”出炉!
新京号
市城市管理委:截至目前,本市居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将近122万个
新京号
北京市开展第二波次电动自行车隐患夜查,出动3500余个检查组
时事
电动自行车充电时蓄电池故障,昌平一室外车棚起火
时事
两会热点丨电动车充电安全何解?代表委员支招:探索“以换代充”
时事
热门评论
顶针
7天前
车棚要能充电谁愿意拿着死沉死沉的电池上楼充电呀
听听
7天前
小区里要没有充电桩也怨不得人家拿家里去充电啊
王棋
7天前
加大处罚力度,扣车罚钱甚至拘留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