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电动车下楼后,五大难题如何破解?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裴剑飞 徐美慧 吴为 王远征 王贵彬 编辑 白爽
2021-08-30 08:12
电费贵怎么办?电动车(电瓶)丢了怎么办?建充电桩离自家楼太近了是否安全?

北京推动“电动车下楼”至今,几乎每个小区都建起了电动车充电设施。但记者探访发现,大部分居民仍拎着电池上楼充电。


“以前小区电动车下楼后,没地方充电,居民打电话投诉。现在社区装了充电桩、充电柜,居民还是投诉。”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建东苑社区居委会书记李亚俊说,居民的投诉基本围绕“五个关心”:电动车去哪儿充电?电费贵怎么办?电动车(电瓶)丢了怎么办?建充电桩离自家楼太近了是否安全?还有居民不自觉,推电动车上楼怎么办?


问题1

不能“上楼”,该去哪儿充电?

举措:安装充电柜、充电桩,防火防雨设施消除安全顾虑


让电动车“下楼”,可谓是各社区长久以来的难题。


2019年下半年,朝阳区管庄14个社区、12个村,同步推动电动车下楼,并在社区内安装充电桩。据统计,2019年,管庄地区共安装了近1000个充电插头。


管庄地区办事处防火办主任王和全介绍,当时主要靠居委会工作人员、志愿者一层一层地“扫楼”,动员居民将电动车推下楼。“有时候是居民到居委会投诉,居委会、物业上门处理。遇到不配合的情况,叫上社区民警一起上门。但这种方式往往只是当场有效。”

 

实际上,在统一开展电动车下楼之前,建东苑社区就开始排查电动车“上楼”、“飞线”充电。在没有电梯的小区里,“较真儿”的志愿者爬上爬下劝阻“飞线”。在劝阻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时不时被“回怼”:“你不让我上楼充电,我上哪儿充电?”

 

李亚俊坦言,缺少公共充电桩,居民偷摸充电的现象无法完全杜绝。“居民不能上楼充电,又没有提供集中充电的公共场所,矛盾就不可避免。”建东苑物业经理张维民表示,“只堵不疏”最终的结局,就是“防不胜防”。“无论如何防范,我们也做不到24小时盯着,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朝阳区京通苑小区大多是高层居民楼,有电梯,所以电动车上楼现象更常见。居委会、物业在劝居民把电动车停放在楼下的同时,也四处选址搭建充电站。京通苑社区居委会书记史建军介绍,自2019年底至今,社区和物业共建了7处充电站,其中由第三方公司搭建5处,共有18个充电柜,3个多头充电桩,可充电瓶72个。物业管理的充电站2处,共有30个充电插座。


8月27日,朝阳区建东苑小区,一位居民正在为电动车充电。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你别看只是在一片空地上加了几个充电桩,这背后有千百条线,汇聚到一个社区中。”李亚俊指着居委会门前空地上的充电桩说。

 

建东苑小区是北京市首批经济适用房,2000年建成时,小区里一个摄像头都没有,自行车棚也没规划预留,更别说充电设施了。2019年,为解决居民充电问题,社区统一安装了充电柜。

 

安装好了,充电柜的利用率却不高,“居民很少使用”。李亚俊说,居民反映,使用充电柜时,要把电池拎出来搬进柜里,接口有时也不适配;有人担心自己新买的电池受损、失窃,无法安心把电池存在充电柜中。不久后,居民照样把电动车推回家充电,充电柜成了摆设。

 

去年底,这一批“水土不服”的充电柜被拆除,居委会与物业开始推进安装充电桩。为了让居民放心充电,李亚俊一遍遍解答居民的疑问:如果发生冒烟、着火等情况,充电桩能立刻断电保护;一旦充满电,会立刻断电且停止扣费;每个充电站点都配备了灭火器……

 

面对一下大雨就纷纷推车上楼的现象,李亚俊反复强调,充电插销都是防雨的,但业主仍然担心下雨时漏电,于是物业通过层层审批加装了防雨车棚。

 

王和全还提出,为避免一辆电动车出事故后“火烧连营”,公共充电区域,每隔四至五个充电桩就要加装防火隔板。这一建议最终在建东苑社区得到采纳,如果今后继续增加新的充电设施,也会安装防火隔板。

 

在社区和物业的努力下,居民推车上楼的情况减少,充电桩的使用率逐渐上升。目前,建东苑小区西区、北区和南区共有40个充电桩接口,基本能满足2000户居民的需求,小区内充电桩的日均使用率能达到80%。“现在还有6个接口正在搭建中。随着居民对充电桩的认可,需求还会扩大,现在小区内还有几块硬化完毕的区域,随时可以增设充电桩。”王和全说。


问题2

用充电桩充电,电费贵怎么办?

建议:全市统一招标、统一安装,统一收费标准

 

记者采访中,不少居民都提出,小区建的充电桩收费比家里贵不少。

 

东城区左安溪园、左安漪园、华城滨河世家等小区均安装了电动车智能充电设备。在左安溪园小区2号楼前,记者尝试使用该处的充电柜,发现充电收费分为储物费和充电费,充电费为0.15元/0.1度,储物费则根据时间段不同有所区别,其中,22时至次日10时为0.1元每小时,其他时段为0.28元每小时。

 

一位居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在家给电动车充满一次电,差不多需要七八个小时,耗费1.5度电,按照民用电标准缴费,每充一次电不到1元。“使用这个充电柜,成本就要高很多。它每度电的价格是1.5元,是民用电费的三倍还要多,同时要收储物费,如果自己没时间取电池,就会一直计费。两种费用相加,每次充电的成本至少比在家充高出五六倍。”

 

记者走访发现,收取储物费的主要是充电柜,充电桩不收取储物费,但收费标准也不统一。比如建东苑小区和京通苑小区的充电桩都是3小时收1元,通州区京贸国际城的充电费分为4档,分别是240分钟1元、480分钟2元、720分钟3元、960分钟4元;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充电桩计费是5小时收1元。


8月18日,左安溪园小区,2号楼前安装了两台电动车充电柜。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此外,一些老年用户觉得智能充电柜不方便,“不会扫码,学了好几次也没弄对,最后还是把电池拎回家充电。”一位老大爷说。

 

“小区与小区之间收费不同,居民就会比较,为什么别人的小区充电比我们便宜?”管庄地区防火办调研员姜平说。

 

他表示,以充电桩为例,从目前的收费标准来看,无论是1元3小时、4小时,还是5小时,由于各小区的充电设备额定功率不同,很难确定每小时能充多少电。除非清空电池电量再实验,否则“算不出来几小时充几度电、要多少钱”。

 

“定价不统一,居民就会有意见。”姜平建议,推动充电设备统一招标、统一安装、统一费用,“哪怕贵一些,大家的价格一致,心里也平衡。”

 

问题3

离家远,电瓶被偷了怎么办?

建议:人防、技防相结合,减少车辆和电瓶丢失

 

在通州区神龙金桥小区,每栋居民楼前均设有车棚,小区内大部分非机动车辆都停放在车棚中,少部分电动车停放在楼下。每个车棚内都设有5个充电桩,供居民为电动车充电,但存于车棚内的电动车均未使用此设备。

 

在10号楼3单元门口,记者看到,一位居民将电动车停放在楼下,并将电瓶带回家,并未选择20米外的充电桩。

 

为何有集中充电的充电桩,居民还是将电瓶拿回家充电呢?

 

多位居民表示,不使用充电桩,是为了防止电瓶被偷,“除非充电时自己在车旁守着,要不就等着电瓶被偷吧。”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有17辆电动车的电瓶被偷,近几年也陆续发生电瓶被盗的情况。“换个电瓶价格不低,相当于一半的车钱了,还是放家里踏实。”

 

建东苑社区居委会书记李亚俊说,居委会接到的与充电问题相关的12345热线投诉,最多的就是担心失窃。“在家里一直看着,我放心;放外面充电我看不见,不踏实。”

 

为了让居民放心充电,建东苑小区增加了保安在充电站点巡逻的次数,物业公司也正在立项报备,准备加装6个摄像头。

 

“防盗是个老问题,建议用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让居民放心在外面充电。”李亚俊说。

 

问题4

充电桩建在楼下,安全吗?

建议:引入专业人员参与选址和建设

 

记者发现,不少居民认为推电动车上楼、在家充电“问题不大”,“一出现短路、立马断电”,很安全,但“别人家的电动车”要在自己楼下充电,“那可不行,电动车起火、爆炸了怎么办,我们的安全谁来保障?”

 

京通苑社区居委会书记史建军介绍,原本计划在小区19号楼、20号楼附近搭建充电车棚,“结果就有居民不同意,说不充电也可能爆炸。”最后,社区只好选择在别处另建车棚。

 

建东苑小区在安装充电柜时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大家都听说过电动车爆燃事故,对充电柜抱有恐惧心理,很多居民不接受把充电柜安在自家楼前,所以最终才安装在了居委会前的空地上。”李亚俊回忆。

 

京通苑社区居委会主任何鲲则表示,离居民楼远的地方安全,居民不愿去;离居民楼近的地方方便,住户不愿意安装。这也是目前电动车下楼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王和全介绍,他2020年1月接手防火办工作后,印象最深刻的两起电动车引发火灾的事故,都是停在户外公共空间,在未充电的情况下自燃。他表示,电动车充电发生火灾,主要原因是线路老化、电池短路、充电器不匹配。此外,尽量不要改装电动车,不要使用翻新电池。

 

“我们后期防火的工作都是在‘打补丁’,前端源头应该同时抓。”他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控制电动车总量,提高电动车厂家的门槛,从出厂就把好电池的安全关。

 

他还建议,充电桩选址、安装时,应该引入消防、安监等专业人士参与,保障选址合规、安全。此外,针对居民担心的“集中充电时发生自燃、丢失等情况如何赔偿”的问题,他建议引入商业保险来“兜底”。


5月25日,北太平庄街道师大北路21号院,居民楼电梯安装了“智能阻车系统”,工作人员正在试用系统。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问题5

防电动车上楼,如何“兜底”?

举措:部分小区电动车进电梯会发出警告


为应对和防范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诸多小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防止电动车“上楼”方面,一些小区探索出了“电梯阻车”的方式。

 

丰台区恋日花都小区设置了电梯阻车系统。在该小区,一进楼门就可以看到电梯门口贴着的“室内严禁存放电动车”标识,两扇电梯门上关于电动车的安全须知也较为明显。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居民楼内每个电梯都安装了电动车监控识别系统,只要电动车一进电梯就会报警,电梯门无法关闭也无法运行,阻截率接近100%。

 

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多个小区也安装了“智能阻车系统”,当有人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电梯立即发出提示音“电动自行车禁止入内”。

 

电梯阻车系统原理并不复杂,即通过高清摄像头图像识别电动自行车,一旦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系统会发出语音警告,控制电梯无法关门、停止运行,待电动自行车推出电梯外后,电梯才会关门并恢复正常运行。

 

记者从北太平庄街道获悉,目前街道已完成辖区内师大北路、时代之光、罗庄等13个社区内不同品牌型号、不同提升高度、不同服务年限的共55部电梯的系统安装工作。其中,师大北路21号院小区6部电梯已实现阻车系统全覆盖,目前系统运行良好,阻车率可达99%左右。

 

新京报记者 陈琳 裴剑飞 徐美慧 吴为 实习生 许琳迪 原天一

摄影记者 王远征 王贵彬

编辑 白爽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裴剑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远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贵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电动车困与解

相关推荐
广西多地遭遇严重干旱,防灾形势究竟如何?旱涝形势会如何变化?
第一看点
每台补贴15万元!芜湖这里的老电梯更换了
新京号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建议孕产服务免费,将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
财经
贝壳车评|直面新能源车主“脱保焦虑”,电池寿命痛点该解决了
汽车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实行“大物业”管理模式探访
新京号
新质生产力如何重塑影像未来?vivo交出“中国方案”
科技
把握跨境新机遇,实现破局与共赢
商讯
这位来自大兴的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发声
新京号
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对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
北京
深学笃行强根基 奋楫扬帆行致远 | 东城区教育系统2024-2025学年干部培训班顺利开班
新京号
热门评论
老乐
7天前
提供电动车充电是好事,但电价高不合理,一个关系民生和安全的事,收高于民用电价格是不是太与民争利?另外,电动车保管问题,几千元的电动车对普通民众是大钱,如果没有保管地或保管费用太高,对电动车不进楼的规定就是一个破坏作用。因此,充电和保管应该实行方便民众+平价政策,以鼓励居民接受和落实电动车不进楼的规定。
明明
7天前
我们小区楼下没有充电和停车的地方,上楼固然不对,希望配套也能搞搞好呃,就会少很多人电瓶车上楼了。
哦撒
7天前
我们小区有车棚有充电设备,照样有人把车往家推,我也不知道他们为啥非要把车推家里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