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今日立秋,这些“啃秋”食物你吃了吗?
新京报 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2021-08-07 15:08

今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秋日来临,意味着盛夏的暑气即将过去,秋高气爽的日子渐次来临。除了气温变化之外,这一时期,民间在饮食方面也有诸多讲究,一起看看民间立秋的传统饮食有哪些。

 

吃瓜果

 

在华北、华东等地,立秋的传统饮食习俗是吃瓜果,也叫“咬秋”,常见的“咬秋”水果是西瓜、桃子、甜瓜等。在江浙地区,立秋人们会取西瓜和烧酒同食;天津讲究在立秋时吃西瓜或香瓜,北京也有“春吃萝卜秋吃瓜”的习惯。

 

在浙江杭州,人们会吃秋桃来庆祝立秋,吃完把核一直留到除夕,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祈求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面食

 

立秋时,不少地区还流行吃面食,比如辽宁的海城等地流行吃肉面,义县等地多吃饼、饺子等。山东胶东地区有谚语“入伏的饺子立秋的面”,当地人在立秋当天会包水饺或擀面条来吃。

 

食肉进补

 

按照传统观念,立秋意味着秋天到来,此前“苦夏”无食欲,体重会下降,因此立秋期间需要进补“贴秋膘”。在北京地区,每年立秋,一些居民会做肉来进补。这一天,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几乎人满为患。在河北一带,人们也会在立秋日吃炖肉、涮肉或者肉馅饺子、炖鸡等来滋补身体。

 

吃赤小豆

 

立秋当天,许多地方的人们会用水吞服红豆。浙江地区多用井水帮助吞食,在浙江义乌,服用时讲究面朝西,代表不得痢疾的意思。

 

饮“秋水”

 

在江浙一带,人们会在立秋饮“秋水”,即深井水,据说可免生痱子,又可止痢疾。而在四川雅安地区,喝秋水是将水晒后家人各饮一杯,有除积暑,避免秋天闹肚子之意。

 

吃豆腐

 

在山东莱西地区,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里的“渣”指的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当地人认为立秋日吃“渣”,可以防痢疾。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欢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以为能吃,其实可能“有毒”的 7 种食物!提醒爸妈一定要扔!
新京号
蚂蚁只会结队“偷食”?其实,它们也是农场主和昆虫牧人
文化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孤岛引路——1941年前后侯仁之的秘密抗战
新京号
“春捂”到底该“捂”哪儿?“捂”好这3处很关键!
新京号
运输车得多努力,鸡蛋才不会碎
新京号
女性间的情谊:无法被分类的复杂之爱
文化
鸡柳是鸡的柳部,那柳部是鸡的哪?!
新京号
这一口秋桃,有种不顾人死活的甜
新京号
“毒面包”添加剂曝光!吃完蚂蚁都死了,快看看家里有没有。
新京号
假期第二天!在临泉,从“吃”开始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