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吴为 实习生 李子仪)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送递者”正是李大钊。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红楼是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从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小组,到1927年4月被捕后遭杀害,李大钊践行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时代使命。
1920年4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会见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推动了建党进程。
改革北大图书馆 摒弃旧式藏书楼
1917年冬,李大钊受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次年1月起就任图书馆主任。当时的北大图书馆藏书较少,管理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他任职后即着手进行整顿,修订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整顿图书馆各项工作;采取“兼容互需”的藏书建设方针,引进大批国内外进步书刊,使馆藏日益丰富;领导图书馆积极配合学校教学改革,为北大的教学和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1918年8月,北大新校舍红楼建成,同年10月,北京大学图书馆也从马神庙公主府迁入新建成的汉花园红楼第一层。
搬迁的工作由李大钊主持,他利用红楼内较为宽敞的房间设置了五个阅览室,可以阅览中外杂志、报纸、中西文图书等,形成了北大图书馆新的读者服务体系。
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摒弃旧式藏书楼的积习和“守书人”式的办馆方法,延长开馆时间,尝试开架式服务,以利用图书为主,开展了许多积极主动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李大钊的图书馆主任室设在红楼一层的东南角,有着“饱无堂”的雅号,意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实际是说在这个地方无师生之别,也没有客气和礼节的拘束,大家可以互相辩论思想问题。罗家伦回忆,除了“充满学术自由的空气”,饱无堂还有一种好处,因李大钊是图书馆主任,所以每逢图书馆的新书到时,他们可以先看到,这些新书遂成为讨论之资料。
以红楼为阵地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
1918年7月,李大钊在《言治》季刊第三号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这是中国最早一篇欢呼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文章。
至此,李大钊开始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并注意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创建革命团体,领导实际革命斗争。
以红楼为阵地,李大钊组织和领导北大进步学生开展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活动。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秘密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受聘为北大教授后,率先在北大文科各系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李大钊曾在红楼组织召开了为期两天的辩论会。参加辩论会的人都是北京各大学即专门学校的学生和教员,听众很多,教室挤不下,很多人还拥挤在教室外面听。正反两方辩论结束后,作为评判员的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证明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是人的意识和感情所能左右的。
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图书馆主任室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并担任小组负责人。
从介绍十月革命的革命经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到创建一个又一个的先进组织,再到中共一大的筹备,李大钊都起到了先锋与领路人的作用。
说起受李大钊影响的人,势必要提到毛泽东。
1918年秋,毛泽东来到北京,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经杨昌济教授介绍,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员,也开始了他与李大钊的相识。
在新文化运动洗礼下的北京大学工作,给毛泽东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他参加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和“哲学研究会”的社团活动。在图书馆里工作的毛泽东,深受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思想的影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五四运动,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为之后青年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引领。
毛泽东后来在和斯诺谈话时怀着深厚的感情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简介】
李大钊(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声音】
他的讲义从科学的唯物史观出发,立意创新,内容精当,而且篇幅很多……李先生讲课有系统,兼有条理,具有高度说服力,所以同学们听课十分踊跃,座无虚席。——罗章龙《亢斋回忆录——记和守常同志在一起的日子》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实习生 李子仪
编辑 贾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