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的推拿科,是北京市的品牌科室,也是北京市区域特色专科,见国繁就是推拿科的学术带头人。她已从事颈肩腰腿痛及脊柱相关疾病临床工作30余年。30多年里,她不仅用娴熟的技术为患者治好了病痛,也为北京平谷中医医院摸索出了推拿手法的品牌。
见国繁还是平谷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从事党务工作已有21年的她经常说:“在医院这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党建工作不仅是指路明灯,还是黄灯和红灯,不仅要引领业务发展,还要做好监督机制运行。”平谷区中医医院由二级甲等到三级甲等,由党总支到党委,由3个党支部到8个党支部,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医院快速发展,离不开她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但说到自己的工作,见国繁还是不由自主地谈起她的老本行。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她说,“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医术、医德,还要有艺术性。这个艺术性就体现在和患者沟通上,把复杂深奥的医学知识用简单的生活化语言来进行比喻讲解,患者就容易听明白,对医生就信任。作为一名党员,要做的就是持续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创伤低、副作用小,合适、精准的治疗技术,以及安全、整洁的就医环境和主动真诚的服务。”
见国繁正在为患者检查脊椎情况。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谈经历:从中医内科医生变成了“推拿能手”
新京报:你一直都在平谷中医医院工作吗?
见国繁:我是1988年7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平谷区卫生局人事科,工作两年后,我就申请下基层了。因为我本身学的是中医,还是想到医院干我的专业。当时就到了平谷城关卫生院,在那里工作了9年半,我的业务也干出了专长。在城关卫生院,我成立了平谷区第一个颈肩腰腿疼门诊。后来赶上全国卫生系统改革,自收自支,一些卫生院经营不善。我又被上级派到平谷区南独乐河卫生院干了5年半。2005年1月来到了平谷中医医院。
新京报:平谷中医医院的推拿科很有名气,你是怎么从中医内科医生变成“推拿能手”的?
见国繁:我学的是中医内科,内科医生也就是以开中药为主。在基层通过看病发现,光靠吃中药有些病并没有什么疗效。比如,那会儿我发现来看头晕的病人特别多,一说头晕首先想到的就是脑血管病,到了医院就是输液。有的人输一两个月的液,也没什么效果。我就琢磨,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后来我就开始从中医的一些适宜技术上找方法。
中医的适宜技术有很多,可能最受患者认可的就是针灸和推拿。针灸和推拿我并不擅长,就是上学的时候,在针灸科实习过一个月,推拿几乎没接触过。
我记得当时就针对一些草药解决不了的症状,去图书馆翻书。后来找到一本颈椎腰椎相关的小册子,里面提到,头晕可能跟颈椎有关。从那以后,只要来看头晕的患者,我都会看看他有没有颈椎病。我相当于现学颈椎病的诊断,根据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患者描述的症状,试着去查。后来就发现,一大部分头晕症状都跟颈椎有关系。从那时开始,我就把看病的重点转到颈椎病,后来颈椎病看出名之后,又有患者来找我看腰椎病。从此以后,我就算是跟中医骨科、推拿科分不开了,基本上就从普通内科开方子,慢慢转移到推拿针灸上。
新京报:从中医内科转到中医推拿,并做出成就,这期间你付出了哪些努力?
见国繁:不懂可以去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2012年我还被评为北京市学习之星。我在学习方面一是看专业书,二是跑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会议,这些年我参加的学术会议得有100多场,在这些学术会议上,我接触到很多中医老专家;并且从一开始自己去听、去学,到上台去讲。
传统的针灸都是按经络穴位扎,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扎的。但后来在实践中,我就发现完全按书中描述的经络和穴位,有些问题也解决不了。后来我开始学解剖,把人体解剖学透了后,我发现还有神经的问题,于是我又开始自学西医的现代医学知识。在城关卫生院工作的9年半,我学习了很多医学知识。以前平谷人大多数都是去市里看颈肩腰腿痛,后来一大部分都到城关卫生院来了,在我们医院,很多病人不用做手术,就能把颈肩腰腿疼问题解决掉。
我记得那时候医院是8点上班,我7点就到单位了,一到诊室,就看到病人已经在排队等候了。最初医院给了我一间诊室,我还记得诊室里有一张治疗床,还有一个牵引架。那会儿医疗器械并不发达,这个牵引架还是我找人做的,牵引颈椎的东西是一个大秤砣。那时候我不仅要看病,也会自己修仪器,总之啥都干。诊室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后来由一间诊室扩大到将近三间的大诊室,从早晨7点开始看病,一直到晚上七八点下班,忙得都没有时间上厕所和喝水。
谈党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是一体的
新京报:从什么时候开始接手党建工作的?
见国繁:在南独乐河镇卫生院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党建工作。说起在南独乐河镇卫生院的经历,我能说三天三夜,那是真的苦啊。我刚去时,卫生院面临倒闭,医院的硬件设施,只有三排平房,一个200毫安的X光机,还有几块血压表。每天医院的毛收入200多块钱。
当时我去的时候是副院长,院长病了,一年后我成了卫生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卫生局支持我的工作,还给了我5000块钱启动资金。我拿这5000块钱干了很多事儿,勉强把我的科室支撑起来。又送卫生院的骨科、外科和妇科医生去市里进修,他们学回来后相关科室就能开展工作了,我又把市里的专家请到医院帮着做手术。就这样,在南独乐河镇干了5年多,我把医院欠的100多万外债还了,房子建起来了,路也修好了。要倒闭的卫生院变成了整个平谷卫生系统的先进单位。
新京报:像医院这种属于专业性极强的单位,你认为如何用党建来引领业务发展?
见国繁:医院确实是专业性极强的单位,但有的时候,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是一体的。比如,医院要发展,要管人才、抓人才,这涉及党建;反过来,医院党委把人才工作做好了,把干部管理好了,同样也是在促发展。这些年,我们医院从医疗改革到疫情防控,我认为党建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从管人才、抓人才工作,意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抓党建的同时,让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能促进科室的快速发展。
医院要发展,患者的口碑很重要。我们实施“党员、医德双积分”,进一步完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建立全院职工医德医风档案,实行晋升晋级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制,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工资、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挂钩。组建党委书记、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12345接诉即办”工作专班,每两周召开一次“接诉即办”专题会,对工单逐个分析点评,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改问题,持续改善医疗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服务态度不好等工作作风问题,持续为患者提供安全整洁的就医环境和主动热情的服务。
谈发展:不仅要带好队伍,还要为更多人解决病痛
新京报:你到了平谷中医医院后,如何把推拿、针灸等这些非药物中医技术进行创新融合的?
见国繁:我刚来平谷中医医院的时候,这里没有推拿科,有一个正骨科。后来正骨科医生主要从事骨科手术了。推拿医生很累,收费又低,很多医生不愿意干。我当时就觉得,推拿是老百姓最认可的中医技术之一,在咱们医院不能丢啊。于是我开始成立推拿科,一边现招人,一边拽着正骨科,既要做手术,也要把中医技术拾起来。在平谷中医医院,我首创了推拿科、治未病科等专科门诊,新病区2个,争创北京市和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
过去因信息不发达,交流不便捷,中医技术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所以在不同地区是分门派的,推拿一开始我学的是北京宫廷正骨,后来又通过学术交流学习不同区域的推拿技术。然后我又接触了美式整脊、学习澳洲手法技术,经过20多年实践,融会贯通,创建了北京市中医“调脊术”品牌。
在平谷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我还成立了“互联网+推拿”中医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开始网络学习和授课,承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人才培养项目4个,挤时间到全市30多个基层医疗单位传承中医技术,5年间为北京培养中医技术人才200多人。
我认为,我不仅是一个党委书记,还是一名中医。所以不仅要带好队伍,还要用更好的医德医术为百姓解决病痛。
2021年6月22日,见国繁正在给患者针灸。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新京报:当选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你有什么感想?
见国繁:一方面,我很感动、感恩,感谢党组织的信任,感恩党的关怀,感谢患者认可。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今后在工作当中,还要做得更好,用党员的标准、党委书记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负使命,带领单位的党员和职工,做好老百姓的健康服务,为党的事业、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影记者 王飞
编辑 张磊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