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第八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提“国漫崛起”等趋势
新京报 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徐美琳
2021-06-14 18:38

新京报讯(记者 周慧晓婉)6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电影协会联合举办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年度官方活动“第八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论坛邀请到了卡梅隆佩斯集团亚太区总裁程信森、融创文化集团总裁孙喆一、《复仇者联盟》系列导演乔·罗素等嘉宾,他们就“VR/AR人工智能与电影制作的趋势”话题展开讨论。


主办方供图


孙喆一介绍了“IP+内容+新消费新场景”公司业务布局,AI缩短动画电影创作周期的可能性,VR/AR特别是MR技术对加强电影与线下场景关联的促进。融创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有四个判断:国漫崛起进行时;技术变革带来行业发展新契机;系列化、IP化是影视内容发展方向;长链IP运营重要性日益凸显。去年上映的《金刚川》,对国内电影产业工业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希望未来各类前沿技术可以为不断发展的国内电影工业化带来新动能。相比其他行业,目前中国影视行业在创新方面还需要加强,但这需要建立在整个产业模式的转型与改变的基础之上。


主办方供图


乔·罗素导演谈到了VR/AR以及虚拟制片在好莱坞电影拍摄中的运用,他认为这些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电影拍摄的主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科幻片或者强视效类影片更是尤为关键,因为这些技术可以让导演在拍摄现场就看到实时特效制作后的画面。他提到今年迪士尼流媒体上线的星球大战衍生剧《曼达洛人》就运用了这些技术,大大提升了拍摄的效率。


主办方供图


第二场论坛由北京网络视听协会秘书长包冉主持,IMAX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等嘉宾围绕“网络视频点播与电影的未来发展”展开对话。现场李捷就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进行了探讨。他表示相较于美国电影行业“博弈多于合作”的状态,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比美国各大电影公司将影片放在自家流媒体平台发行的方式,中国的各大视频网站与院线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未来是否能够出现院网同步的模式?这是一个猜想。网络是院线电影非常好的补充发行方式。对于电影公司来说,未来应该建立两个团队:院线电影团队和网络电影团队,这是一个产业的两种形式。中国有足够体量的观众,有院线发行体系,有网络发行平台,能够消化更大体量的内容,因此中国未来有可能会出现全世界很少见的模式,这里有很大的空间留给从业者去探索。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慧晓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西班牙王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5-2028年)
第一看点
2025中国科幻大会将于3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新京号
报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北京任务”
时事
京平:书写新十年的荣光
北京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远方的拉萨河》谱写雪域青春史诗
娱乐
“最强地级市”,由制造大市向智造枢纽蜕变 | 新京报专栏
观点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2025年工作要点
新京号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全文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