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 吴小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抗疫精神……新京报记者获悉,“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下称主题展)5月24日即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记者5月22日先期探访发现,百年以来180余名科学家的感人故事将通过多种形式再现。5月22日逝世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以及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感人故事均在展出之列。
此次主题展由中国科协联合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围绕“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主题,以党的领导和指引为主线,以科学家精神内涵为框架,打破时空界限,将“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等源于科技界的革命精神融汇贯穿其中,汇聚科技界众心向党的精神洪流。
主题展形式多样,包含影像、互动设计等数字形式11个,共展示了180余位科学家的故事。
主题展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的10封回信与100位科学家入党申请书的造型展墙结尾,彰显了党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象征着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周围,戮力同心,拼搏奋斗的精神面貌。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的签名旗(复制品)。 新京报记者吴小飞 摄
立体化呈现百年科技丰碑
据了解,此次展览的场地面积达到880㎡,共有展出图片260余张,包含了科学家的书信、手稿、文献、档案,以及100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实物等共190件套。
为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科技发展历程,展览主要是以历史照片、文献、实物为载体呈现,并辅有影像、模型等进行阐释和说明,力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科研攻关的历史征程以及科技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主题展在内容、形式、以及交互性等方面均有创新呈现,包括了影像、互动设计等数字形式11个。
在展出设计上,主题展着重把握政治性、时代性、客观性、创新性原则,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各历史时期的实践和创新,以彰显历尽百年积累和传承、中国科技工作者凝聚的科学家精神。
在展出内容上,主题展以科学家精神中蕴含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精神品质为专题,共有6个部分和1个专题,既注重突出各自重点,又兼顾各部分平衡。
180余位科学家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
5月22日,新京报记者探访现场看到,入场伊始,科学家精神的文字造型墙十分醒目,主LED屏幕在展出期间将播放《中国科学家主题影片》。主题展策展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视频内容主要为百年来科技工作者的群像以及各领域科技攻关的工作场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高举科学的旗帜,团结带领中国科技工作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邓稼先在归国后、投入核武器研发前与家人的合影。新京报记者 吴小飞 摄
主题展览将以海量图文资料的形式,展示老一辈科学家在抗战、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攻关的重要工作。如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迁到了江西瑞金的沙洲坝的图片,讲述瑞金苏维埃政府时期,毛泽东同志破除迷信,亲自带领红军修建水井的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科学,并在土地革命时期初创了革命根据地的科技事业。
1948年8月6日,一篇刊发在《东北日报》上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公营企业中职员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对于一切技术人员……都应给以工作,并在生活上给以必要和可能的优待,使他们发扬专长,为人民服务。来展现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
主题展将展示出生于1921年、与党同龄的中国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的故事。1979年,李桓英只身来到云南麻风寨,与病人同吃同住,帐篷搭起手术室,竹片架成工作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她治愈的病人1万多人,复发率仅为0.03%。2016年,95岁的李桓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9年她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被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的故事也将在主题展上展出。顾方舟(1926—2019)是中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他对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及控制的研究长达42年,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2019年,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图片还将展示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的工作成果。2020年7月24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天问一号着陆后,张荣桥曾一度激动落泪。
新京报记者发现,5月22日逝世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以及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感人故事均在展出之列。
神舟号飞船模型。新京报记者 吴小飞 摄
实物方面,此次展览将首次展出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学生签字明信片。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屠呦呦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的奖牌和证书,也在主题展上亮相。
主题展还注重创新展览方式和手段,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参与性和互动性。例如通过多媒体视频星空,组合呈现小行星科学家们介绍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通过星空的造型和创意设计,讲述中国科学家像天上闪耀的群星,照耀着祖国的伟大复兴路,并激励后人勇攀高峰,向着梦想不断前进的故事。
以著名力学家郭永怀为例,展示了他因为长期从事绝密工作,和家人聚少离多,年幼的女儿过生日时向他要礼物,他只好满怀歉意地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以后天上会多一颗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礼物。
专题展示伟大抗疫精神
此次主体展还设置了“众志成城战疫情”专区。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这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题展增设的抗疫专区图片墙。新京报记者 吴小飞 摄
在这场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身先士卒、不断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共同铸就“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中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钟南山,在新冠肆虐中华大地期间,深入一线、不断推动科学抗疫,促成了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制定,稳定了民心。
此次展出的抗疫科学家事迹,还包括中国著名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中国著名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现任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事迹也在展出之列。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张定宇不顾身患渐冻症的病情,在武汉抗疫保卫战中,身先士卒,带领金银潭全体医护人员,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020年,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除了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和一线医务人员,主题展还展出了2020年2月武汉市40家核酸检测机构“并肩作战”、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等重要时间节点的记录照。展出的实物有国家中医医疗队在武汉抗击疫情时使用的药品、国家中医医疗队救治的患者出院记录、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全体队员签名的防护服等。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