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郊野公园种起蔬菜田,温榆河公园打造“林田游”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2021-05-12 15:14
北京首次在郊野公园尝试“林田融合”。温榆河公园计划后期单独开辟一块农田,方便游客采摘。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农业进公园会混搭出怎样的风景?5月12日,记者在温榆河公园看到,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用蔬菜“拼搭”出的色块已经成形,这也是北京首个探索“林田游”的郊野公园。据悉,位于通州台湖的两个郊野公园已进入下一批改造名单。


温榆河公园内种植的羽衣甘蓝。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北京首次在郊野公园尝试“林田融合”,将开辟采摘区


从温榆河公园3号门进来,按照路标找到“东囿云稼”,就能看到在大片薰衣草旁开辟出来的菜地。分割成一块块的菜地被栅栏围着,里面高低错落种植着不同的蔬菜,有长得像油菜花一样的京水菜,紫色、绿色的羽衣甘蓝、形似菊花的茼蒿花等。


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作物科副科长王帅介绍,这是北京首次在郊野公园尝试林田融合模式,将郊野公园的林和蔬菜田结合起来,采用了大苗种植、即种即成景的方式,花期错峰、“菜花”常赏,既让游客欣赏到“蔬菜”的景观美,又避免了视觉疲劳,让游客能在不同时节看到不同的景致。


王帅介绍,目前种在公园的蔬菜,公园可内部消化,也可分批次采收对外销售。为了保证景观效果,游客不能采摘。他们也计划后期单独开辟一块农田,方便游客采摘。“像冬寒菜、甜菜、京水菜这些品种,可以反复采摘。”


公园内种植的京水菜和甜菜。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一年分三期种植,7月-10月有苋菜、彩椒等

 

王帅说,温榆河公园里的蔬菜田,是结合北京城市农业项目开展的,推广站会定期派专家到公园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蔬菜会选择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品种,我们选择了几种耐冷凉的蔬菜在温榆河公园进行第一批次种植,这些蔬菜前期对外界的温度要求不高,在露地生产有比较好的效果。”

 

据介绍,“东囿云稼”今年大概分为三期种植,其中,第一期(4月到6月)和第三期(8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耐冷凉的蔬菜,第二期(6月到8月)是观赏型的果菜。

 

第一期种植的蔬菜有23个品种,包括京水菜、生菜、茼蒿等。长得像油菜花的京水菜,现在已经长到1米高,还有5月刚刚绽放的黄色茼蒿花,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

 

工作人员介绍, 7月-10月,游客还可以在这里看到紫苏、苋菜、彩椒等。

 

公园打造的农业景观。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北京探索在闲置空间开展农业示范项目

 

温榆河公园是离市区比较近的郊野公园,在公园开辟蔬菜田,周边居民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农业,小朋友也有机会体验农耕文化。

 

农作物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已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北京城区的农田园逐渐增多,如海淀公园的稻田、蓝调庄园的市民农园、京城梨园的老北京菜园等。

 

北京也在摸索适宜市区闲置空间推广的农业模式。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围绕公园、社区、学校、办公场所等空间相继开展城市农业示范项目,后期将从品种适用性、成本投入等方面对以上模式进行评估,形成适宜市区不同空间的农业生产展示模式。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五一”畅游顺义|“芬芳季”三条赏花线路邀您来——
新京号
北京今年34件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公布
第一看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中国雄安集团:新型城市运营服务商,与新区共成长
新京号
国庆荣成,最全游玩攻略来啦!
新京号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乡村振兴
新京号
未满12岁儿童能去哪里骑车?记者探访发现北京这些绿道可供选择
北京
淀山湖对话白洋淀——在世界级湖区探寻绿色发展“密码”
新京号
山水人文·乡镇篇 | 曹集镇
新京号
这个镇未来怎么建,一图读懂→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