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垃圾“混投”仍存在 厨余垃圾最明显|垃圾分类周年调查
新京报 记者 李玉坤 黄哲程 张畅 马瑾倩 沙雪良 张璐 吴婷婷 徐美慧 陈琳 罗晓静 戴轩 裴剑飞 吴为 姜慧梓 应悦 编辑 樊一婧
2021-05-09 22:53
记者调查48个小区发现,有一半小区存在明显混投现象。各小区垃圾二次分拣情况普遍存在,由分类指导员、清运员进行。

在北京新版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满周年之际,新京报记者调查了北京48个小区,其中包含24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小区内垃圾混投现象严重吗?都是什么物品容易分错?小区有“补救”机制吗?记者调查48个小区发现,有一半小区存在明显混投现象。各小区垃圾二次分拣情况普遍存在,由分类指导员、清运员进行。记者还发现,小区里有人值守桶站,分类效果更好。


4月19日,丰台区紫芳园四区,厨余垃圾桶内塑料袋较多。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摄


焦点1

啥物品容易分错?

厨余垃圾是“重灾区”


48个小区中,有一半小区存在明显混投现象;14个小区存在轻微混投现象;只有10个小区没有发现混投现象。


24个普通小区垃圾混投情况严重,有17个小区发现了明显的混投现象。


24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表现稍好,只有7个小区存在明显混投,剩余小区都是轻微混投或者没有发现混投现象。


非示范小区中,朝阳区紫薇天悦小区的厨余垃圾桶内有食品外包装、牛奶盒等。朝阳区首创·爱这城小区的一处垃圾站,居民的鞋子扔在有害垃圾桶内,一名刚出门的居民将用完的酱油桶直接放在未打开桶盖的厨余垃圾桶上。东城区光明西里、海淀区远大园六区等混投情况严重。


一些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在这方面也表现欠佳,混投现象明显。


丰台区紫芳园四区是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厨余垃圾桶内塑料袋多,有纸杯、饼干包装袋等。西城西便门东里社区等情况也不乐观,尤其是厨余垃圾混投明显。


4月21日,首创·爱这城小区,一个酱油桶放在厨余垃圾桶上。新京报记者 罗晓静 摄


焦点2

分错后谁来“补救”?

由分类指导员、清运员进行二次分拣


48个小区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二次分拣。


在东城区新景家园小区,记者翻开厨余垃圾桶,发现厨余垃圾都是破袋投放的。据社区工作人员称,这些都是经过二次分拣的。据观察发现,不少居民投放垃圾还是混投,厨余垃圾也都是连着袋拎下来,不过他们一般不会直接把带着袋的厨余垃圾扔进垃圾桶,而是放在垃圾桶盖上,方便清运人员二次分拣。也有的小区是垃圾清运员在分拣,这主要来自垃圾中转站的压力。


■ 我们还发现

有人值守桶站 分类效果更好


丰台区芳星园三区的多个厨余垃圾桶内存在混投情况,有厨余垃圾桶被居民投放了塑料袋、鞋盒等。但在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值守的桶站,分类情况要比无人值守的桶站好。


垃圾分类指导员张师傅值守桶站时,有一名小伙拎着两袋混装的垃圾来到桶站,看到张师傅后,略显犹豫,但仍准备将混装的垃圾投入其他垃圾桶内。张师傅上前制止,接过居民的垃圾,帮他分类投放。


据张师傅观察,小区实施垃圾分类一年来,居民分类情况确实有所改善,但垃圾分类指导员二次分拣垃圾的压力仍然较大。


老年人垃圾分类积极性相对较高


芳星园三区的张师傅介绍,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一年来,老年人和带着孩子的父母在垃圾分类上做得比较好,“上班族、年轻人垃圾分类还比较费劲。”


丰台区政馨园三区的杜阿姨回忆,一年来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提高了很多,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居民能够实际参与垃圾分类,其中老年人比年轻人分类的积极性高,分得也更细致。记者观察了上午前来投放垃圾的9位居民,有5位做了垃圾分类,与杜阿姨的估算基本一致。


但也有小区的年轻人做得更好一些。在西城西便门东里社区,垃圾桶内混投明显,但是个别年轻人会做一下分类。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黄哲程 张畅 马瑾倩 沙雪良 张璐 吴婷婷 徐美慧 陈琳 罗晓静 戴轩 裴剑飞 吴为 姜慧梓 应悦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贾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李玉坤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裴剑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姜慧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北京垃圾分类周年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增肌神药”黑产调查:原材料多来自无证公司,地下黑市利润畸高
时事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最新发布!芜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来了
新京号
收到总书记回信的延庆石峡村村民:守护好我们家乡的长城
时事
大理洱海边,农学生的诗与远方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