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释放农村11.4万亿消费需求,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新京报 编辑 王春蕊
2021-03-09 20:44
虽然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但如果不能与收入提升联动起来,这些消费需求将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

新京报讯(记者 郑伟彬)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目前来看,城乡消费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缩小这些城乡差距?


为此,新京智库举办“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线上研讨会,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会嘉宾认为虽然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但如果不能与收入提升联动起来,这些消费需求将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


多重因素共同限制了农村消费规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启动农村消费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农村消费潜力巨大。


魏后凯指出,他们经过测算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大约相差十年左右;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自2000年以来已经在不断下降,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均在下降。2000年时,城乡居民消费比是3.53,远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到2019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已下降到2.38,低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则补充表示,根据2020年1到11月份我国城乡消费品总额达到30.4万亿,与之相比,乡村的消费额4.7万亿。虽然农村人口5个多亿,占人口的四成左右,但是消费只占了全国消费的13.38%。


对此,柴立平认为,主要是四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这一现象是劳动力资源转移和人口流动趋势所共同造成的。根据研究表明,2008年前后,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已经接近完成;到2020年,农村与城市已均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劳动职业可以自由转换、自由流动,导致各种产业、资源、资金等都在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聚集。这就严重限制了农村的消费。


其次,在收入方面,农业人员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二三产业人群的收入水平。因此,大量优质、高素材的劳动力和人才告别农村农业,也就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由此也就导致城乡消费规模、结构有了很大的差距。


第三,城乡间的公共服务水平不同,因此城乡消费存在体制性的不同。第四,消费方式存在很大差别,农村的农产品地头消费价格远低于城市消费价格;同时,农村还存在相互赠与、以物易物的方式。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则强调,城乡消费差距主体还是在消费结构差距上。这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供需间的矛盾。农村高质量、高品质服务和商品的有效供给是不足的。其次农村消费没有城市消费的聚集区域,而是有自己的消费特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则从消费水平、结构、观念和环境几方面进行解释。吕建军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是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上看,城乡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城乡居民较大支出集中在高层次方面,比如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和服务支出等;而农村居民则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需求方面,比如食品、住房和教育上。如果更进一步细分,比如同样是食品,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健康、品牌的和享受型的食品,而农村居民更倾向于数量大、满足生理需求的食品。


同时,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相较更为保守,城市居民消费则更倾向于娱乐、享受型。在消费环境上,城市的公共设施、购物设备及整体市场体系明显优于农村,更加舒适和便捷。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田刚认为农村的公共品供给滞后以及居民收入远低于城市的现状,导致农村居民有更多后顾之忧。他重点从收入来源指出城乡消费差距的原因。田刚认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较城市低;城乡之间的剪刀差也导致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此外,城市居民近些年来也享受到房地产发展带来的财产增值,这也是农村所缺乏的。


 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前提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因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释放农村消费的关键。魏后凯强调,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一定要与农民增收联动起来,不能就农村消费谈消费。虽然经过测算,如果农村居民消费达到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时,可以增加11.4万亿元的消费需求,但这并非有效需求,因为农民收入受到限制,将无法转化成实际的消费需求。


为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第一关键。田刚建议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保障农村居民的最低工资水平,通过财税政策对农业进行适当的补贴,提升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或其他工资性收入。而柴立平建议通过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价,加强市场监督,避免劣币驱逐良币;通过引进数字农业、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透明度,加强过程管理等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金融,包括价格保险、灾害保险等系列措施,避免农产品收入的大幅波动,达到提高农村人口对收入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同时,田刚建议进一步增强农村公共品供给,尤其是健全医疗和养老保障,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田刚认为,农村公共品供给要与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晋升挂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除增加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外,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农产品电商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则进一步补充认为,需要拓展工业品下乡或农产品进城的渠道,实现农村整个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快速转型,并且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今后在农村不仅仅有农村居民的消费,还要吸引大量城市人口去那里消费。今后的农村要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变,从而来缩小城乡消费的差距。


校对:卢潜   编辑:王春蕊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
腾景AI预测报告:中速平台重心再下台阶 政策和结构潜能稳增长
财经
祝宝良:预计2022年经济增长速度在5%左右
财经
一些地区出现抢购粮油米面情况,农业农村部回应
政事儿
党国英:为什么要为农民创造就近兼业条件?
乡村
十问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后劲何在?
第一看点
国家统计局: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95%
时事
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第一看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时事
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这场发布会都说清楚了
时事
1.2万亿“安全赤字规模”解读
财经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