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科比已经离开我们一年了。图/IC PHOTO
一年前的今天,我在一个无比清晰的噩梦中突然醒来。妻子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我,科比没了,直升机失事。
我立马清醒过来,不敢相信这一幕是真的。在少年时代,我两次在清晨醒来后听到了至亲猝然离世的消息。科比离世带来的刺痛感,与亲人离去所带来的伤痛别无二致。惟愿这一切只是那场梦境的延续。
在那样一个悲伤的清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被祭奠科比的言语淹没。我如此深刻地理解了“如丧考妣”这个成语。
从那一刻开始,对于科比的追忆从未停止过。这一年过得如此之快,似乎用白驹过隙都不足以描述时间的飞逝。除了疫情的原因,科比猝然离世这一灾难性事件也改变了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科比离世的第七天,第一百天,恍恍惚惚之间时钟就走到了一周年。因为内心的刺痛感如此锥心,让我们觉得悲伤的那一幕仿佛就在昨天。
这并非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曾将科比视为“完美之敌”的冠军教头里弗斯说,无论是对于他个人,还是对于NBA大家庭,科比离世所带来的震惊依旧如昨,伤口“无比新鲜”。
因为沁入骨髓的怀念,让科比从未从我们的世界中远离。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一直在思索,我们怀念科比时,到底在怀念什么?
我们首先怀念的是一位篮球传奇。他在NBA赛场上留下了太多神迹,81分的星光永不熄灭,退役战60分名垂千古,五枚总冠军戒指熠熠生辉。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称赞他在篮球场上的成就或许会引发争议,但将其定义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应当让人服气。即便放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也依然将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几位篮球巨星之一的身份进入“万神殿”。
更多的中年人是在祭奠逝去的青春。那些见证了科比职业生涯大部分风景的球迷,早已褪去了曾经少年的青涩,进入了中年这个令人心力交瘁的战场。科比的离世封存了大家的记忆。这记忆就像琥珀,晶莹剔透、无比珍贵,却失去了生命力,就像你我的青春一样,小鸟一去不回来。
这些球迷,在科比身上也看到了更多共鸣。人到中年,无依无靠,就像孤独上场的科比,父母一如老去的奥尼尔成为了场外鼓掌的人,孩子像刚刚进入联盟的拜纳姆懵懂无知,纵然你的选择是一直打铁,也要硬着头皮打下去。而科比以最令人猝不及防的方式远去,则会令中年人更多地感慨人生就像黑夜中摇曳的烛光,随时有可能熄灭,但在熄灭之前仍要奋力顽强地亮着,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科比的影响力如此之巨大,他的粉丝并非只有中年人。前几天在小区的篮球场与几个五年级的孩子们一起打球。他们中最好胜的那个小不点,被小伙伴戏谑地称为“科比”。“曼巴精神”感召了几代人,成为了不会蒙尘的光。
究竟科比的哪些举动最能体现“曼巴精神”?是凌晨四点在洛杉矶晨曦中的挥汗如雨,是输了总决赛在里弗斯怀里一边啜泣一边目露凶光,是手指脱臼后一次又一次的顽强出手,还是在最后一战咬紧牙关轰下可彪炳史册的60分?或者,兼而有之吧。
当然,不服输一定是“曼巴精神”的内核。2008年总决赛,湖人输给了死敌凯尔特人,科比在里弗斯面前落泪了。“他哭了,我抱住了他。我们在交流着。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我能感受到的不仅只有他的眼泪,还能感受到他渴望复仇的怒火。他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思索,都在计划,似乎在说‘我早晚要在你们这帮家伙身上找回来’。”里弗斯如此追忆道。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两年后的总决赛,科比率领湖人在抢七大战中复仇凯尔特人,捧起了个人职业生涯最后一座总冠军奖杯。
“曼巴精神”更重要的一个特质是改变了篮球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篮球巨星。更衣室里温情脉脉的安慰和拥抱已经被科比改变,他要的就是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这次被对手打趴下了,下次就报之以更坚硬的拳头。
快船双子星莱昂纳德和保罗·乔治都是洛杉矶的孩子,看着科比打球长大,后来与之成为密友。当快船中锋祖巴茨还是一个克罗地亚少年时,他也将科比视为偶像。他的NBA生涯从湖人起步,但他从来没遇到过科比。2017年科比球衣在斯台普斯球馆退役时,祖巴茨恰好被下放到了发展联盟。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我只能看电视,这让我痛苦不已。”
在周二与热火的比赛前,近来行为颇多乖张的欧文身穿科比的8号球衣入场。他从来也没有掩饰过科比门徒的身份。
“许多球星都试图像科比那样重新定义自己的比赛,以及整个人生都能拥有像科比一样的‘曼巴心态’。这是他的长期影响,他用这种方式改变了篮球比赛,这是他伟大的标志。”里弗斯的这番表态深得我心。“曼巴精神”已经融入到NBA的血液之中。
在文学界有“作家中的作家”这一说法。比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就被定义为“作家中的作家”,他成为了很多作家学习的样本。从影响力这个层面来说,科比可以被称之为“巨星中的巨星”,“曼巴精神”照亮了无数球星前行之路。他的影响力并不会因为肉身的陨落而消散,“曼巴精神”已经成为金身屹立不倒。
当我们怀念科比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在怀念那个人了,而是在怀念那个已经神化了的图腾。
□张宾(体育评论员)
编辑 肖万里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