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强化“预付费”监管,需要顶层设计补漏
新京报 编辑 何睿
2021-01-15 23:49
​在大力倡导提振消费的今天,监管规范预付式消费市场,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培植消费信心的重要一环。

▲多地对于教育培训行业“预付费”资金风险的防范,部分做法也可资其他行业“预付费”监管借鉴。资料图。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近年来,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出现了不少预先收取高额培训费后“人去楼空”的现象。据央视报道,新年伊始,多地教育主管部门针对社会关注的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情况出台新政,对其资金使用情况细化管理。与此同时,专家也指出,在线教育培训同样面临预付费后消费者资金风险。

    

培训机构突然跑路,导致部分家长缴纳的高额培训费打水漂,这类情况近年来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培训机构倒闭现象有所增多,也间接放大了“预付费”监管不足带来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多地出台新规,严管教育培训机构 “预付费”,无疑正当其时,顺应了社会期待。而对整个“预付费”消费市场的规范,则需有顶层设计跟进补漏。

    

就多地针对教育培训机构推出新规的具体内容来看,都重在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并提升对相关风险的预警力度。比如,合肥市教育局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校外培训机构学员预缴费服务系统”,将为家长提供查询、机构预警等功能,可实时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学员预缴费资金;福州则明确,各校外培训机构应在银行开设唯一的培训费资金专户,并设定最低余额等。

    

应该说,这些措施,填补了一些培训机构“卷款跑路”导致消费者维权无门的监管漏洞,为消费者的资金加上了一把安全锁。当然,各地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小的培训机构如何确保及时纳入监管范畴,也还考验政策的执行力度。此外,还有必要增加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让消费者都可事先了解培训机构的资金状况,以真正“趋利避害”。

    

至于近年兴起的在线培训机构,部分线上机构规模往往更大,不少本就是建立在风投资本基础之上的,一旦资金链出问题,更易给消费者权益造成伤害。对此,也应吸取传统线下培训机构的前车之鉴,及早堵住资金监管漏洞,为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教育培训,不管线下还是线上,都已成为现代家庭的一项重要消费,其市场规范程度尤其是“预付费”等资金管理,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权益。而强化行业的监管规范,实际也是间接提升行业门槛,有利于把一些“浑水摸鱼”的机构挡在市场之外。

    

当然,作为一种新消费模式,“预付费”消费并不只在教育培训市场中存在,要对此予以彻底规范,尚需顶层设计上的统一跟进。而这方面,也有地方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如2019年底,北京市相关部门就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多个行业常见的预付费缴纳、退费、纠纷解决等问题予以明确。这种统一的监管模式,或代表预付式消费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的一个方向。

    

可以说,这次多地对于教育培训行业“预付费”资金风险的防范,部分做法也为其他行业“预付费”监管提供了现实启示。而在大力倡导提振消费的今天,强化对预付式消费市场的监管规范,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培植消费信心的重要一环。正因如此,相关规则的制订和完善,还需加速推进、落地。


编辑:何睿   校对:付春愔

相关推荐
门店出事总部责任不能悬空,市场监管总局详解连锁餐饮新规考量
时事
尚福林:金融大规模技术应用需要预先设计好容错试错机制
财经
典型案例展播: 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
新京号
门店跑路、平台先行赔付,北京推出第三方平台预付式消费新模式
北京
全国首个第三方平台“安心消费系列”预付式消费模式在京落地
新京号
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时事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加大制度执行
北京
当手机用上eSIM,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新京报专栏
观点
用AI伪造门店照片,“假门面”带不来真流量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高速增长数据背后,是假日经济结构性变化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