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探访金中都外城墙首次发掘:发现唐辽墓葬,遗址公园有望明年开工
新京报 记者 倪伟 浦峰 编辑 樊一婧
2021-01-13 17:53
此次发掘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发现金中都外城护城河、城墙、马面、顺城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形制结构和营建方式也被今人知晓。

新京报讯(记者 倪伟)在北京市丽泽金融商务区附近的闹市区,出现了一片考古工地。工地上挖开数道近4米的深沟,两侧土层堆积分层明显,考古人员用粉笔勾勒出不同时期的地层,多达5个年代。

 

这块遗址的初建时期距今已800多年,1153年在此定都的金中都,在这里建起了西城墙。考古人员最近两年展开发掘后,城墙的构造、形制、营建方式陆续浮出水面。

 

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金中都城墙遗址西城墙、南城墙及周边进行了考古发掘。记者今天(1月13日)从北京文物局获悉,此次发掘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发现金中都外城护城河、城墙、马面、顺城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形制结构和营建方式也被今人知晓。

 

这次发掘是为配合金中都城墙保护和展示而开展的,据丰台区文旅局文物科介绍,城墙遗址未来将保护利用,以遗址为核心建设金中都遗址公园,实现市民休闲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有望2022年开始施工建设。

 

金中都外城墙的马面遗迹。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金中都城墙首个“马面”出土

 

金中都是北京800余年建都史的开端,这段城墙也可以说是北京都城城墙的始祖。考古负责人介绍,出土的金中都城墙显示出与历代城墙的继承性,如城墙中普遍存在的马面构造;也显示出了金代城墙的不同之处,例如不同于后代砖城墙的夯土结构。

 

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馆员、金中都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丁利娜指着一片地块告诉记者,根据考古人员的发掘辨认,这是金中都城墙上第一个发掘出土的“马面”。

 

这片地块呈圆角长方形,测量结果为长约20米,宽约7米。马面也称墩台,是古代城墙中向外凸出的矩形部分,主要用于加强防御。由于向外凸出,两侧也可以防御从侧面攻击的敌人,将城墙的单面防御扩展为三面防御,增强了城墙的防御能力。

 

“根据史料记载,一般城墙间隔100米至150米就建有一座马面,这是金中都城墙上发现的第一座。”丁利娜说,考古人员确认了该马面的形制为圆角长方形,构建方式在城墙外二次增筑、外围包砖,虽然砖块已经不存,但保留了明显的包砖痕迹。马面的发现,为了解金中都城墙的完整形制提供了实证。

 

考古现场的地面,与普通泥土地面有明显不同,地面上铺满密密麻麻的凹坑,约有瓶底大小。这是城墙建造过程中的夯土遗留下来的痕迹,这也显示了金中都城墙与后世城墙的不同,后来的城墙如明清城墙已经使用城砖建造,而金代城墙仍然是由夯土建成。

 

揭开金中都城墙构造之谜

 

城墙是确定城市位置最重要的依据,数百年来,由于金中都城墙被埋于地下,金中都的布局也成为历史之谜。直到1958年开始对金中都进行全面考古,北京大学阎文儒等对金中都四面城墙进行了准确定位,绘制金中都的第一幅考古草图,金中都的位置才大致被确定下来。

 

而此次考古,则打开了历代堆积的土层,一定程度上揭开了金中都城墙的构造之谜。

 

护城河、城墙、马面、顺城街道,我们在考古中发现了这四类遗址,在这片工地上全都能看到。”丁利娜说,这次发掘基本厘清了外城城墙的保存状况、形制结构,及其与城外护城河、城内道路的关系,首次正式确认了护城河、城墙的宽度及营建方式。

 

此次考古是首次对金中都外城城墙开展考古发掘,两年共计发掘面积2900平方米。考古中发现城墙遗迹5处,总长约60米,最宽处24米;护城河遗迹1处,宽约66米;城内道路2条,残长约20米和40米。此外,出土有“官”字款砖、定窑、钧窑瓷片等遗物。

 

西城墙这片考古遗址的东北角,一个铁栏杆围成的保护建筑内,保存着一段水泥围筑的“土堆”,里面还遗留着几个老树根。这个“土堆”就是金中都西城墙高楼村的遗址,也是仅有的三处保留在地表的金中都城墙遗址。

 

此次发掘就在该遗址附近。丁利娜说,城墙遗址考古发掘的目的很明确,围绕城墙铺设了探方和探沟,发掘中确定了马面的形制结构,继而向城外发掘了护城河遗迹,以及城内东侧南北向的顺城街道路。

 

这次发掘中的难点就是历代破坏比较严重,以前老百姓从这里取了很多纯净的黄土,后来又堆积了比较厚的现代垃圾,晚期扰动层位很深。”丁利娜说。记者从考古现场看到,在考古底层最上方,现代的红砖等建筑垃圾堆积有半米之厚。

 

护城河遗迹。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排水沟遗迹。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金中都城墙下叠压唐、辽墓葬

 

在金中都城墙南段的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叠压在南城墙下的唐代辽代墓葬。古代墓葬都分布在城外,金中都城墙建在唐、辽墓葬上,说明金中都城墙所在地,曾是唐、辽两代的外城。

 

“这些墓葬的发现,为金中都城在唐幽州、辽南京城基础上改扩建的史实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丁利娜说。

 

金中都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今北京),并改称中都,开启了金中都作为金朝都城的62年历史。其后,历经元大都、明清京城至今,北京延续了800余年建都史。

 

金中都定都迄今已经867年,历经数个朝代更迭,城墙遗址几乎不存,目前在地表存南城墙万泉寺、凤凰嘴和西城墙高楼村等三处,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多次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深埋地下的金中都遗址轮廓和细节越发清晰。除了80年代对金中都遗址的复查,1990年至1991年进一步开展了金中都城垣、宫殿区的考古勘测与发掘,基本确定了应天门、大安门和大安殿等遗迹的位置,证实了金中都宫殿是在辽代宫殿基础上扩建的史实。

 

1990年,考古人员对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水关遗址整体、局部及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资料。1996年对金中都宫城内皇家园林鱼藻池遗址的考古,发现了可能是辽时所建、金代重新修缮的瑶池殿。2014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万泉寺住宅小区A地块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金中都城内南侧的道路,并为元代继续沿用,城内道路为复原金中都城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出土的瓷器为研究金中都社会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

 

丁利娜说,金中都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此次考古发现为复原金中都结构布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实证了金中都城的建制沿革。

 

城墙夯土遗迹。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金中都遗址公园有望2022年开工建设

 

这次发掘为配合金中都城墙保护和展示而开展,考古发掘出土的城墙遗址,未来将向所有市民开放。丰台区文旅局文物科科长付然介绍,规划中的金中都遗址公园已经制定初步方案,待审批通过后实施,有望于2022年开工建设。

 

遗址公园将把金中都城墙遗存在地表的‘三堆土’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区域,让市民能领略丰台乃至北京的这一段重要遗存。”付然说,按照初步规划,遗址公园从西城墙高楼村和周边考古遗址开始,往南再折向东,到戏曲学院南门附近。

 

遗址公园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公园,而是结合公园建设,立体展示金中都城墙本体保护与考古成果,公园建设要呈现出文化的“核”,三处地面遗迹将成为公园的核心景观。

 

新京报记者 倪伟 摄影记者 浦峰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夜读:今天你可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相关推荐
考古先行 北京迎来“大发现”时期
北京
北京“辽代首钢”入选十大考古发现
综合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