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这两天北京迎来罕见寒潮天气,1月7日,记者从新发地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应对寒潮,市场加大了蔬菜储备量,特别是海南菜、云南菜为主的南方菜;大洋路批发市场购进一台核酸检测机器,进场的冷链产品在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前提下,还需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合格才能进入。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市场供应秩序良好,价格总体平稳,特别是市民关心的肉菜,供应形势良好。
新发地加大南方菜供应量,市场增加棉被供应
记者在新发地看到,销售的蔬菜被装在车里,披上了厚厚的棉被,有客户过来采购,商户便取出样品来讲价。一些商户把冻坏的叶子摘下,确保蔬菜保持好的卖相。
批发商正在将菜花清理干净。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到本轮寒潮天气预报时,新发地市场就快速动员商户加大蔬菜储备量,特别是海南菜、云南菜为主的南方菜的供应量。“供应量增加后,我们把主干道的辅路临时开辟为车位,缓解原有交易区域的紧张情况。同时,在市场内增加棉被的整体供应,帮助商户更好地保护农产品免受低温冻害。”上述负责人说,今年云南的豆类、椒类产量明显增加,在南菜中的比重超过海南。
按照新发地市场的应急方案,当出现雨雪天气时,市场主要是启动政府储备菜来调节市场供应。为有效应对特殊天气,新发地市场已运行了十多年的储备菜机制,目前土豆、洋葱等大宗冬储菜的存量已经达到3000吨,可以维持2天的供应。
另外,新发地市场在全国建了300多万亩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可控率。在极寒天气下,市场一方面加大产地农产品采收入库,增加产地整体供应量,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道路交通情况和市场需求,有选择性地调节产地农产品的进京时间,灵活有效地保障供应。
批发商将蔬菜打包后放进简易蓬内保温。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大洋路市场购买核酸检测机器,冷链产品须二次检测
朝阳区大洋路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极寒天气并未影响到这两天市场的销量和价格。之前受到部分地区疫情暴发的影响,极少部分来自石家庄、邢台的蔬菜已经禁止入场。“目前货源不用担心,市场的商户都有固定的进货渠道,货源还是比较充足的。”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一些商户在寒潮预报之前,就提前备足了蔬菜,目前市场上各类蔬菜供应都未出现紧缺。为了应对疫情,市场还自行购置了一台核酸检测机器,所有进场的冷链商品,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的,在提供有效的检验检疫、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前提下,还须进行二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才能进场入库、发货。
检测人员在对货主的蔬菜进行核酸检测。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位于通州的八里桥市场,在接到寒潮预警后,也进行了提前备货,目前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同时,市场针对石家庄和邢台的疫情也采取了更严厉的管控措施,涉及上述地区的农产品暂时禁止入场。
市商务局: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极寒天气影响下,北京市各市场、超市加大了备货量,根据多渠道的市场监测,目前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市场供应秩序良好,价格总体平稳,特别是市民关心的肉菜,供应形势良好。
目前全市蔬菜上市量充足。新发地批发市场采取多种措施,稳定供应,近一周新发地蔬菜上市量稳定在2万吨左右,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供应水平。全市的日均蔬菜供应量稳定在2.8万吨左右,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
寒潮来袭,北京市商务局加强了市场监测。启动对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直营直供企业和主要电商平台的每日监测机制,重点加强对菜果、肉类、婴儿奶粉、方便面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监测,及时掌握情况,随时关注变化,引导市场及时做出调整。继续利用大型连锁超市便利店、二级市场及非连锁门店两个生活必需品供应“点对点”监测补货保障机制,做好市场供应保障工作,预防缺断货,指导各区和重点企业及时做好补货。
运输工正将1000余斤蔬菜转运至超市。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同时做好货源对接组织。指导各区和主要农产品市场及大型连锁超市,重点抓好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品货源组织。充分利用13省市对接平台,组织北京市企业加大与外埠货源地对接,并加大调运力度,确保全市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市商务局也向农产品流通商户发出倡议,鼓励市场内经营商户非必要不离京,减少人员流动。
另外,采取多种措施做好疫情封闭小区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工作,启动生活必需品直通车应急保障机制,全市300多辆直通车可以随时投入到受影响小区的供应保障工作,确保疫情小区的生活必需品供应不受影响。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影记者 吴宁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