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去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数量占全市总量超4成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2020-09-25 09:33
“三城一区”所在的海淀、昌平、大兴、怀柔四个区的科技服务业机构数量稳步增加,2019年四区数量达39.5万个,占全部科技服务业一半以上。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机构分布密度东城和西城最高;机构数量最多的是朝阳和海淀;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赛区之一的北京市延庆区,去年体育产业新设机构同比增长12.8%。9月24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2019年北京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9年北京市机构总体状况以及在“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机构分布房山、大兴增长最迅速


从机构分布密度看,2019年全市密度最高的为东城区和西城区,分别为1508个/平方公里和1209个/平方公里。从机构数量看,2019年全市总体机构数量分布最多的是朝阳区和海淀区,分别为37.7万个和28.8万个,合计占全市机构数量的37.5%;丰台区、通州区、房山区和大兴区机构数量也相对较多,合计占28.5%。从新设机构数量看,2019年朝阳区、海淀区新设机构最多,分别为3.7万个和2.8万个;房山区、大兴区作为首都功能梯度转移的承接区,2019年机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1%和19.5%,高于其他地区。


文化中心建设区域布局需更加均衡


全市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达到32.8万个,新设机构2.7万个。从行业数量看,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类中,内容创作生产机构数量最多,占比达到48.4%;文化投资机构占比20.7%,位居其次。从行业增速看,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机构数量增长最快,达到12.1%;内容创作生产、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以及新闻信息服务机构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值,显示出较强的活跃度。从区域分布看,朝阳区9.4万个,海淀区5万个,两区合计占全市的44.1%。


海淀等四区科技服务业机构数量稳步增加


科技服务业是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主体和重要力量。2019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机构总量达到73.7万个,较上年增长1.6%,占北京市各行业机构总量的40.6%,科技服务业的平稳发展为科创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城一区”所在的海淀、昌平、大兴、怀柔四个区的科技服务业机构数量稳步增加,2019年四区数量达39.5万个,占全部科技服务业一半以上,其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的海淀区,科技服务业机构总量和新设数量分别为17.2万个和1.7万个,位居全市首位。


河北廊坊北三县地区机构数量增长44.5%


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持续深化,2013-2019年京津冀地区机构数量由216.6万个增至386.4万个,年均增长10.1%。2019年河北廊坊北三县地区机构数量达到了3.7万个,增长44.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最多,占14.3%,其次为制造业,占11.0%,有效地承接了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


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机构总量呈现快速增长,2019年雄安新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77.2%、57.9%、53.4%,位居前列,与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互动格局。


冬奥会推动体育产业和相关区域发展


2019年北京市体育产业机构数量达到了27.8万个,其中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管理活动、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增长显著,表明全民参与冬奥的热情不断提高,北京冬奥氛围更加浓厚。

    

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赛区之一的北京市延庆区,2019年体育产业机构总量达到了3406个,同比增长5.1%。新设机构344个,同比增长12.8%,其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增长显著,分别增长150%、133.3%、82.8%。


科技金融机构海淀、朝阳分布最集中


金融业是带动北京市经济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金融业机构已达到1万个,从区域分布看,CBD所在地朝阳区、以金融科技为特色的海淀区以及金融街所在的西城区的金融机构数量位居前三位,分别为2529个、1568个和1096个,合计占全市金融机构总数的51.9%。


从新设机构数量看,朝阳区最多,达到77个,海淀区、西城区分别增加42个、38个,领先于其他地区。北京科技和金融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2019年全市科技金融机构总量5455个,新设148个,其中海淀区、朝阳区分布最为集中,成为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北京市不断吸引世界知名金融机构在京落户,金融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2019年全市外资金融机构总量达到671个,新设23个。


民营企业新设机构占全市97.9%


分析显示,北京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发展动力充足。2019年北京市民营企业新设机构18.2万个,占全市新设机构的97.9%,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设民营机构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6.4万个和3.3万个,占本行业新设机构的98.4%和97.2%,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科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截至2019年底,全市科创企业1.9万个,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万个,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84个,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力体现。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扶持效果明显,2019年全市注册资金小于500万的新设企业11万个,增长9.1%,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危卓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CBD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全市近一半
北京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五大重点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北京
4家京企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北京
首次双会联动,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于7月5日开幕
北京
五经普数据亮出怀柔经济家底儿
新京号
一季度奋起直追 太原GDP增长如何破除“黑金”依赖?
房产
充分认清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巨大优势
北京
北京经济“首季报”出炉,哪些因素撑起良好开局?
北京
增速5.5%:一季度开门红背后,北京做了哪些事
北京
交出亮眼成绩单!北京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两周年成果丰硕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