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消费季带动直播热 商圈推出互动体验、餐厅线上教品菜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张璐 编辑 张畅
2020-07-27 21:36
北京消费季重启后的首场扶贫直播,吸引超1200万人次参与。

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 张璐)随着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降至三级,北京各类商业活动加快复苏。7月25日,北京消费季重启后的首个扶贫助农直播带货活动举行,展示了多个来自北京对口扶贫支援地区的特色名品。

 

因疫情期间线下购物停滞,直播带货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以来,先后有11地相继出台直播电商扶持政策,市长、区长直播吆喝已经成了常态。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梅英介绍,北京消费季期间,将持续开展一批直播带货活动,包括品牌直播、老字号直播、非遗直播、美食直播等。

 

场景1

消费季重启后首场扶贫直播 吸引超1200万人次参与

 

“2020电商扶贫专场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和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共同主办,参与活动的扶贫商品产地,几乎涵盖了北京对口扶贫支援的全部省份。其中,湖北的富硒竹溪贡米、新疆和田的大枣、河南的野生蓝莓果汁、内蒙古的沙棘饮料、河北张家口的燕麦片、河北保定野三坡黄冰糖等都是当季热销商品。

 

本次直播由政府搭台,参与直播的嘉宾包括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梅英、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副主任姚忠阳、首农股份公司董事长尹彦勋等。他们在直播间为对口扶贫支援地区产品带货,并送出五折秒杀福利,部分产品短时间内被秒光。

 

据统计,本次直播活动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1294.3万人次,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3万人,消费者在留言区打出“为爱扶贫”“为爱下单”等字样,表达对贫困地区的支持。

 

刘梅英介绍,重启的北京消费季活动将延至今年12月底,充分利用暑期、国庆、双十一等节点,以及夜经济、直播带货、冰雪运动等消费热点,举办品牌直播、扶贫助家直播、老字号直播等活动,激发新兴消费。


五棵松华熙LIVE的直播间外,总有不少顾客围观。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场景2

商圈直播主打互动体验 顾客看“不过瘾”直接出镜

 

7月20日,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下调为三级,商场线下业态逐渐恢复。这几天,五棵松华熙LIVE直播团队的负责人王程程,正带领同事忙着策划新的直播主题。

 

与其他商场的直播带货不同,王程程负责的项目想打造一个“可体验的互动直播平台”。“聚合网红、达人、品牌等落地到我们直播间,做线上直播与线下体验的融合。直播的主要特点是以‘微综艺’的形势做主题性内容直播,直播内容从华熙LIVE的受众需求、华熙的主题活动,以及合作方需求角度策划。目前每天都有一场或多场直播。”

 

直播间有6个小伙伴“出镜”,每个人都要负责策划直播主题,“可能大家会去买些甜品,直播评测哪家的最好吃。”直播间是落地大玻璃,常常吸引顾客在玻璃外围观。

 

王程程介绍,华熙LIVE调调街开业活动那天,人流量特别大,也特别热闹,围观的观众在线上看抖音直播间觉得不过瘾,都要求进入现场和主播线下互动。“一天一位女士路过,被入镜画面吸引,就出镜和我们主播一起跳舞。”


新世界百货,导购在直播间卖货。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场景3

导购变身主播 直播销售成为商场营收主渠道

 

受疫情影响,今年北京多家商场推出“云购物”新模式,例如社群营销、微信群“秒杀”,导购也变身主播在线卖货。

 

北京市百货大楼副总经理乔晶晶介绍,去年还是“试水”的线上直播,今年成了主要的引流、促销手段。“百货大楼5月完成在线购物平台全新升级,通过在线购平台小程序可以实现下单包邮、领券立减等玩法。”乔晶晶说,通过营销新玩法结合直播互动,百货大楼完成了更广泛的顾客触达,平台搭建首月积累粉丝5万余人,新客占比达到75%。

 

自3月20日开通以来,百货大楼的直播间累计组织直播52场。6月份,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线下客流减少,但线上直播没停。“6月组织了26场直播,涵盖国际美妆、男女装、精品生活馆等品类。”

 

银泰百货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银泰百货同电商平台发起“云柜姐计划”,导购直播+新零售的创新模式实现“无接触购物”。据统计,疫情最严峻的2月份,银泰百货一位导购直播3小时服务的消费者人数,相当于复工6个月服务的客流;一次直播产生的销售额,相当于在门店上了一周的班。


场景4

老字号餐厅传承人直播带货 回头客帮忙“安利”

 

在疫情的影响下,连外卖送餐都未曾尝试的餐饮老字号也“转型触网”。

 

近几天,马凯餐厅地安门店堂食明显升温。“目前堂食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在餐桌间隔1米以上的情况下,周末已经有食客需要拿号等位。”马凯餐厅第四代传承人、行政主厨陶然说。

 

疫情刚发生时,店里堂食生意大幅下跌,为了自救,他们开始尝试时下正流行的“直播带货”。餐厅的一个雅间里,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端到桌上,惯常在厨房忙碌的陶然走到了镜头前,和网红主播一起为招牌菜“吆喝”。尽管第一次直播面对摄像机有点紧张,但聊起拿手菜,陶然如数家珍。“拿酸辣肚尖来说,这道菜特别见火候,要炒到九成熟,服务员从厨房一路小跑拿到餐桌上,利用余热把菜熥到全熟。顾客马上趁热吃,口感会特别鲜嫩。”

 

除了教网友品菜,陶然也介绍菜肴背后的故事。“酸辣肚尖是用猪肚的肚仁做的,是最嫩的部分。薄的不用,我们挑选最厚实的肚仁,四只猪的肚仁能炒这一盘菜。除了选料难得,加工也不容易,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把控,说是油爆2秒出锅,多一秒火候就不对了。调料也要充分融合在一起,没有一种味道是唐突的……这道菜一般炒菜师傅做不了,起码十年以上经验”。

 

陶然说,以往食客尝一筷子,单纯觉得好吃。他在直播里把来龙去脉这么一说,食客就了解菜品“值”在哪儿。

 

直播的互动性,也拉进了老字号和顾客的距离。“很多网友是老顾客,从留言中就能看出来。介绍东安子鸡时,有的网友帮着‘安利’,说这个菜大家一开始可能适应不了,酸辣口的,一旦习惯了就能‘上瘾’。”

 

直播的效应正在显现,陶然说,他在线介绍的几道镇店名菜,点单量确实有所增长。直播中,糖饼等外卖食物的折扣也为餐厅吸引了更多新粉丝。“除了销售量,我们也愿意借直播平台介绍马凯餐厅的文化和服务。有的潜在顾客,可能暂时不会马上来消费,但对餐厅有了直观的印象,也许未来想和朋友聚个餐,就能想到我们。”

 

专家

直播带货满足了消费者交流互动的需求 因此受欢迎

 

直播带货为何能引来如此多的流量?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以往大家网购只能看图片或视频,如今网速更快、网络更稳,视频直播在技术上有更多可能,大多数消费者都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此外,当前的消费趋向社群化和体验化,互动直播可以集聚网红带货,是社群化的交流平台,圈子里的朋友可以相互影响,体验互动乐趣。“现在消费者可以随时网购,但他们并没有丧失冲动性消费和交流体验消费的需求。”疫情期间,线下体验受到限制,线上交流互动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这也使线上直播发展较快,受到欢迎。

 

未来疫情结束,消费场景回归常态,直播消费如何长远发展?赖阳称,线上消费稳步超越线下、线上消费中的直播比重越来越高会是两个大趋势。当然,随着直播日渐常态化,消费者对于网红带货的新鲜感将下降,专业的营销传播将越来越主流化。“不是热闹的网红作秀,一下子突破多少销售额,而是有专业素质的人员,了解消费者心理学、营销学,用直播把产品最佳特色展示推荐给消费者。”

 

他认为,未来直播产业将产生庞大的就业人群,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直播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他们将分散到企业,作为常态化直播的主要参与人员,从事主播、直播设计和策划等具体职业。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张璐

编辑 张畅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五一”即将来临,北京海淀推出五大主题板块、17项特色活动
北京
清明假期北京重点商企入账26.7亿元
北京
春菜上新叠加出游踏青热度高涨,清明假期北京餐饮预计迎客流高峰
消费
发布10条精品旅游线路,大兴区邀市民感受京南春日活力
北京
清明假期多家餐企客流增长,新店新菜“备战”五一长假
消费
平台消费写下“春”字文章,清明踏青经济火热
科技
“来菜”火出圈!首店经济持续发力 众多品牌入驻大兴
新京号
三轮惠民券+百场活动!我市加力提振消费工作
新京号
京津冀消费季来了,北京推出全年消费活动指南
时事
第十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收官,超300项活动点燃消费热情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