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当选年度法治人物 来自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他做了啥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畅
2019-12-05 21:41
吴金钻从事复议工作以来,累计审理行政复议案件1223件,并承担了绝大多数疑难复杂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在当晚举办的“2019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及颁奖礼”上,来自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吴金钻,作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首个获此殊荣的干部上台领奖。“无论闹市,还是远方,你奔忙的脚印里,雕刻着信念的形状。”这是评委会给吴金钻的颁奖词。

 

今年37岁的吴金钻,2007年7月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专业毕业后,就进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从事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工作。12年来,他累计审理行政复议案件1223件,有小到几元钱的消费纠纷,也有大到上亿元的经济纠纷。


吴金钻上台领奖。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主动为当事人分析案情 寻找解决途径


吴金钻认为,法制工作是服务工作,服务相对人,服务市场。“每当我帮助消费者解决了一个难题,满足感和成就感挺高的。我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可以帮助别人。我办的案件可以直接纠错,也可以规范指导各区局的执法工作,他们工作合法规范了,老百姓就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办理陈某不服某企业变更登记一案时,吴金钻审理发现,陈某与该登记行为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其复议申请依法应予驳回。但吴金钻不是简单做驳回处理,而是主动向相关方了解情况,约谈了陈某,为他详细分析了案件情况和解决途径,并建议通过法院解决股权纠纷。后陈某根据吴金钻指导到法院彻底解决了此问题,他主动撤回复议,并向吴金钻表示感谢。


多年来,吴金钻一直负责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诉讼案件应诉代理、重大复杂案件审核、执法监督等繁杂工作。“对于您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我们的处理结果不一定能让您完全满意,但请相信,我们一定会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做出公平公正的决定。”这是他常对当事人说的一句话。

 

上班时间几乎在细阅文件、会商案件中度过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吴金钻从事复议工作以来,累计审理行政复议案件1223件,并承担了绝大多数疑难复杂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近年来年均审案近300件。

 

此外,吴金钻每年还要代理大量行政诉讼,审核下级机关报审的大额行政处罚案件。上班时间,他几乎是在细阅文件、会商重要案件、解答基层咨询、协调有关部门问题处置等忙碌中度过的。下班后,办公室安静下来,他就用休息时间处理那些越审越厚的复议案卷。

 

作为办案能手,吴金钻在复议工作中与复议团队努力做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形式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审理方法。

 

在办理某超市因销售食品受到处罚引发的复议案件时,因该案中“美国大杏仁”与 “扁桃仁”之争,涉及历史沿革、学术争议等诸多难题,没有专业素养很难作出公正处置。为查明事实,吴金钻多次到国家图书馆查阅《植物志》等文献资料关于“美国大杏仁”的记载,走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了解“美国大杏仁”及鉴定的相关情况,并就该案公开举行听证会,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这些工作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作出复议决定打下了基础。


工作中的吴金钻。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下班也要带上工作U盘 方便随时办公

 

说起如何与法律结缘,性格有些腼腆的吴金钻打开了话匣子。“其实这挺偶然的。高考前,我的梦想是报考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没想到高考前一晚紧张地睡不着,结果第一科语文就考砸了,报志愿时就改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可以说,不是我选择了法学,而是法学选择了我。”

 

进入法学殿堂后,他喜欢上了行政法这个专业,后来又如愿考上了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北京市工商局招录,走上了执法岗位。“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幸福,从事着专业对口的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在法制战线工作十二年,面对各种法制难题,吴金钻始终秉承一份耐心,这份耐心换来了一句口头禅,“有问题找钻哥”,这已成为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法制条线的“金句”。

 

吴金钻有个习惯,每天下班后必须带上工作U盘,近乎强迫症。他经常走到楼梯口,还要翻一下包,看看U盘是否带上,“我的很多重要文件、工作资料,都存在U盘中,随时能找到,随时能办公。”

 

为厘清职责,明确执法边界和规范依据,吴金钻牵头组织对500余部原工商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对工商职权、职责依据条款进行细化分解,编撰《工商执法依据手册》,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公开出版,并列入“六五”普法推荐读本。

 

他还和同事一起整合梳理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权力清单,修订《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和评查评分细则》及《北京市行政强制案卷标准》,牵头起草大量内部规范性文件。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吴金钻再次投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案件系统的重构建设中。为了吃透专业技术问题,他主动向身边的专家学习,利用周末参加各类法律科技会议,不断学习前沿知识并补充自己。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畅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全城寻找“感动社区人物”
北京
全城寻找“感动社区人物”
时事
卢比奥激活森林狼
体育
虎头虎脑的三星堆新年又上新了!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文化
最高检发布北京风行在线侵权案等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时事
美联储十年首次降息后,特朗普收到金融圈大佬的“警告”
时事
中国说丨新闻“老炮儿”汤计,想为记者建造一座丰碑
时事
北京公布首批正规蔬菜直通车,全市一共344辆
北京
专访北京金融监管局郝刚:高质量监管,助力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
财经
留给2021的回答:我们仍然相信阅读的力量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