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自适应机器人亮相中关村 科幻电影机器人管家将走进现实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浦峰 编辑 李国君
2019-10-16 20:41
“自适应机器人交互”技术,能使机器人基于感知功能实现自主学习。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展台,展示自适应机器人交互技术。摄/新京报记者 浦峰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管家,将逐步走入现实生活。在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上,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带来的“自适应机器人交互”技术,能使机器人基于感知功能实现自主学习,在各种家庭环境中学习、识别人和物体,并基于历史进行推理。


只要有海量数据,现有的人工智能就能很聪明。但是当机器人进入家庭和不同场景,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数据,需要逐步适应环境。“我们以知识图谱为核心,驱动人工智能模块自适应学习,就是让机器人通过看到的东西逐步学习,认识人和物体,熟悉家庭环境。”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志刚说,这样的功能将推动机器人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从你让它做某件事,到它逐步了解你的喜好,主动提供服务。”


研究院具备机器人异构计算开发平台(HERO)和自适应人机交互算法库,机器人进入家庭后主动观察周围环境,并且实时建立和维护精确的三维语义地图,同时自动抽象出家庭环境的知识图谱,帮助机器人进行时间和空间推理,比如机器人会根据历史信息,分析遥控器经常放置的位置,最后一次被看到的地方。


关于机器人的推理,王志刚举了个例子:传统依靠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家庭,比如有的家庭有一个盛放艺术品的展台,由于是白色陶瓷样式和支撑式造型,经常被识别成坐便器。而自适应机器人可能会基于环境常识提出疑问,坐便器不可能放在沙发的旁边,因而继续学习和训练,直到达到正确区分展台的目的。


未来,自适应机器人将如何应用?王志刚说,机器人可以长期观察服务对象的行为,比如一位老人早上7点至8点经常吃药,机器人会记住这样的行为,一旦老人有一天早上没有吃药,机器人会发出提醒。“我们提供的是机器人眼睛和大脑的部分,目前正在和厂商合作,希望把机器人应用于养老服务的场景中。”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协作记者 浦峰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何燕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聚焦2019中关村论坛

相关推荐
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下月启幕,亮点抢先看
北京
2025中国科幻大会将于3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新京号
以会促产以会兴业,文化科技融合共舞,五年实践石景山走出科幻产业发展新模式
新京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雄安,一座把创新刻进基因里的未来之城
新京号
首届大学生AI艺术季开幕,170多所高校学生玩转“AI潮”
北京
芜湖人形机器人,已经出发!
新京号
全国科技周明天开启,首图将开展研学走读、趣味讲堂等活动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