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从吃饱饭到吃好饭 70年中国农业回归“本色”
新京报 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2019-10-07 16:07

编者按:

 

70年来,人们从追求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如今,优美环境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新鲜的空气、绿色的果蔬、安全的粮食、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提升。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更多的人对绿色发展有了新期待。而绿色,本来就该是农业的“本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我国开始推行测土配方施肥;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化肥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2019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由2016年的23.5%增加到33%……

 

在一降一增之间,我国农业正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探索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长报道】

 

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白寨镇的科技小院里,墙角边上堆着一垛鸡饲料,为了避免受潮,同学们用塑料布裹得严严实实。掀开塑料布,每一袋肥料上都印着“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减氮变金蛋项目专用技术”的字样。原来,这是白寨科技小院正在开展的种养一体化项目使用的配方饲料。

 

在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农业大学白寨科技小院正以种养高效结合为突破口,构建“绿色生产资料-绿色生产过程-绿色农产品-绿色市场-绿色消费”全产业链产业化模式,在曲周县范围内进行技术推广,致力于全国县域绿色种养一体化发展。

 

当年,改土治碱解决了曲周人温饱问题。而如今在协调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粮食增产与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关系中,依托县校结合的机制,曲周又逐渐走出一条高产高效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曲周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这几年来,恰恰也是中国广大农村绿色发展的缩影。

 

科技小院的马明芳同学介绍曲周种养一体化项目。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减氮变金蛋 种养高效循环

 

2012年,邯郸市农畜牧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氨达到约7.3万吨,其中蛋禽养殖系统中圈舍、储藏和施用环节的排放相当,贡献了总排放的80%。

 

许多人可能对氨不太了解,氨其实是雾霾产生的前提物质,人在氨浓度较高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会影响身体健康。

 

曲周县作为一个养殖大县,养殖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县农林业生产总值的50%,不仅养殖数量多,且养殖密度高,是河北省平均养殖密度的一倍。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站长江荣风告诉新京报记者,针对曲周养殖户体量大、整体密度高的情况,农大以白寨镇为试点来打造样板,形成一个养殖的合作联盟,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农副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畜产品附加值,以期达到整体提升。

 

江荣风(右)在曲周实验站介绍田间环境气体实时监测设备和运行情况。受访者供图

 

2018年,白寨科技小院开始进行种养一体化的新探索,在小院的墙上有一张大大的示意图,完整解释了种养一体化的各个细节。

 

以养鸡为例,通俗讲就是,让鸡吃低蛋白配方饲料,产出的鸡蛋蛋白质增加,而产生的粪便氨气减少,氨的减排有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而鸡粪通过添加微生物可制成有机肥,有机肥还田促进农作物安全生长,提供安全鸡饲料。

 

通过这种养殖和种植全面结合的办法,在饲料、圈舍、粪便、种植等环节进行绿色处理,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循环的模式,达到氨氮减排、养殖管理水平提升、环境和经济效益增加。2019年,曲周县计划减少20%氨排放量。

 

鸡房里不那么“味儿”了

 

为了更好地开展种养一体化,中国农业大学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引进的优秀人才侯勇副教授和科技小院的学生们一起调研了曲周县390家规模化养殖户,在养殖密集区白寨镇确定示范户15户。

 

白寨科技小院的鸡饲料正是给这些示范养殖户订购的饲料,这些饲料并不是一般的饲料,是经过特别配方的鸡饲料,蛋白含量低于普通饲料。

 

低蛋白效果如何?又如何作用绿色养殖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科技小院的马明芳同学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新出炉的数据。

 

在实验当中,鸡圈舍内的氨浓度随着时间逐渐下降,从第1周到8周的测定中,对照组和实验组氨气浓度呈现出13.0:6.7、11.7:10.5、10.3:2.5……未使用低蛋白饲料对照组的氨浓度始终高于使用实验组的氨浓度,且在第3周浓度差值最大,达到7.8ppm。

 

数据还显示,使用低蛋白饲料的鸡蛋粗蛋白含量和未使用的仅相差1.86%,这意味着在氨排放明显降下来的同时,鸡蛋的品质也保住了。马明芳告诉记者,这个差距是可控的,后续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鸡蛋的粗蛋白含量。

 

“饲料越好,鸡吃得越少,自打家里的鸡吃上了农大配方的饲料,吃得比以前少了,鸡房里也不那么味儿了。”经过前期的实验,最初担忧的养殖户慢慢打消了疑虑,有的还主动找上门想试试使用配方饲料。

 

科技小院新入一批设备器材用于相关研究。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转型,从300亩地开始

 

河北曲周曾是有名的盐碱滩,经过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实现了粮食自给,但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实现绿色增产和农民增收,仍面临巨大挑战。

 

2006年,曲周县政府谋求农业进一步转型,无偿支持中国农业大学300亩土地,用于建立绿色高产高效农业生产。

 

如今这300亩成了当地农民的“宝地”,20个科技小组、30多个实验项目、连续10年定位实验,让这块地上每一种作物都承载了神圣的使命——曲周绿色发展种植作物选用的方案,都是从这里筛选出的最优组合。

 

曲周是我国黄淮海地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中等经济收入水平,在推行农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推行起来那么快。“我们选择曲周做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如果在这里能做成,在全国就都能复制推广。”江荣风告诉记者。

 

2018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首个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在曲周启动。在示范区建立了一个从种到收全程绿色的技术体系,其中涉及土壤、肥料、环境、资源等环节,以此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从生产到绿色产业全链条技术创新,养殖、加工、生态也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我们在这里展示了未来20年的农业模式。”江荣风表示,农业绿色发展讲求的就是发展,其次是要绿色可持续,要求我们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来发展,让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做到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量最少,以此维持高效、高质量的生产。

 

在这里,衣食住行都是“绿色”的

 

绿色农业涉及方方面面,像种养一体化这样的绿色科学技术项目还有很多很多。

 

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院内,日光玻璃温室、村域污水处理站、生态厕所、垃圾分类装置、村域中型堆肥罐都在正常运转使用;8亩地的果园里种上了华北最好的4种果树;毗邻地里是玉米、大豆、棉花育种基地……

 

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各方面的提升,在曲周县7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实验站设置了50多个点,监测土壤健康状况,空气质量监测、地下水监测也都在实施当中。

 

农业绿色发展包括绿色种植、绿色种养一体化、绿色生态、绿色产品和产业四个方面。要想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首先就是要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树立起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观念,还要发展适合农村的科学技术。江荣风表示,农业绿色发展也包括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这些都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的农村,污水的处理基本上就是依靠污水坑。长期在污水坑的污水不仅是蚊蝇滋生的摇篮,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实验站研发的污水处理系统,把农村的生活污水,利用土壤生态处理,经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手段进行吸附、转化、过滤,从而净化成可再利用水,净化过的水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关键是,这些装置投入不高,适合村庄乡镇使用,性价比高。

 

还有,更妙的是,不用水也没有味儿的生态厕所,在厕所下边放一些秸秆,通过生物发酵直接形成了有机肥,可以适时还田,不但可以节省农民的化肥支出,还能增强土壤肥力。

 

发展适合农村的绿色科技,让村民的衣食住行都绿色起来。在农大人眼里,用绿色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用解决生产问题推动绿色发展,用绿色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他们要在曲周实现的终极目标。

 


白寨科技小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用绿色农业践行“两山”理论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赴村调研,在距离曲周1000多公里的余村提出:“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放弃,要知道选择,发展有多种多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0多年里,余村关掉所有矿区,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业,在“两山论”的指引下,余村的绿水青山回来了,外地游客进来了,农民收入增加了5倍多。

 

“农业和生态环境最相融,绿色农业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脉相承。”

 

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在前衙村推广葡萄水肥一体化示范田,村民郭连成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来老郭的葡萄地学葡萄管理的村民每天都有。

 

“省水、省肥还省药,结出来的葡萄穗,粒也比普通的大。”老郭忍不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我种的葡萄一亩地产量多了1000斤,1斤葡萄2块多,我一亩地就多收入2000块钱。”


所谓水肥一体化,就是将水和肥直接施用在葡萄根系,从而提高水肥效率;在葡萄树行间还要覆盖地布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地还是那块地,投入产出却大不同。

 

2017年,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部在全国认定了40个市县作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带动全国农业的绿色发展;今年,农业部启动第二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41个县市,曲周位列其中。

 

谋求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曲周在路上,全国各地都在路上。

 

让中国农业恢复绿色的“本色”

 

农业本身就是绿色工厂,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园地,这些都是“生态之肺”。

 

近年来,经过在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不断创新,我国的农业绿色发展正在稳步推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让农业重显绿色的本色。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科学技术的提高应用,慢慢亮起的生态红灯将变成黄灯,再由黄灯变成绿灯。江荣风表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朝着绿色的方向发展,从现在小范围开始,到示范方应用不断扩大,从地方开始,做到全国。”

 

2015年以来,农业部按照中央部署,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业部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初步预计2019年能够达到39%;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

 

2017年,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肥料、农药的利用率稳步提高,这也意味着农业绿色发展正阔步前行。

 

近年来,农业部实施的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包括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以及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等行动,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亲历者说】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不能割裂来看

 

江荣风(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站长)

 

江荣风(右)在黑龙江农垦七星农场水稻田指导博士研究生工作。受访者供图

 

我们解决了吃饱饭、粮食安全的问题,这是中国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给实践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有了粮食,就需要更多的肉蛋奶,当这些都满足的时候,我们开始要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水源、绿色的食品,这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新时代我们在农业领域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整体是一条线,不能割裂来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我们国家正从过去追求数量型发展向追求质量型发展转变。

 

我国现在将近14亿人口,既要保证发展,又要保证生活水平提高,还要考虑环境承载量,考虑生态功能的发挥,从而培育出更多的生态服务价值,这就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新使命,农业绿色发展正是我们要解决当下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出路。

 

2015年9月25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为在中国农业一线的普通工作者,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觉到,作为成员国之一,完成联合国提出的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肯定是做得最好的!

 

【这片土地,我想对你说……】

 

新京报:70年来,您认为中国三农的最大改变或进步是什么?

 

江荣风:70年来,中国三农发展的成就很多,不管是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海产品生产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许多发展成果在世界上都是排第一的。这些成就解决了我们吃饭的问题,解决了粮食、肉蛋奶等问题。在巨大成就的背后,具体到各个系统中来又各有进步和突破。现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比较高的水平,每年都是万亿斤的产量保障,未来就是进入一个更大、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环境、生态等多方面发展,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

 

新京报:对这片土地,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江荣风:土地是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永远需要的养料。我们是中国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长,土地抚育了我们,赋予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生命。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更好地去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中国大地,给予土地更多的爱、关注与保护,才能让她永续下去,抚育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陆爱英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耿子叶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大国三农七十年

相关推荐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时事
热门评论
琪琪
7天前
现今,农业发展已展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了,太棒了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