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兴机场疏解腾退”案中,赵鑫在腾退现场进行布控。大兴法院供图
2月2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法院向法官赵鑫学习的活动正式展开。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新京报讯(记者 王巍)入职8年、执结案件6000件,11亿元案款执行到位……今年36岁的法官赵鑫曾经办理“八旬老太医院霸床”和“大兴机场疏解腾退”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执行方法,昨天(2月28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法院向法官赵鑫学习的活动正式展开。涉案的当事人也来到发布会现场对赵鑫法官表示了感谢。
8年结案6000件 执结案款11亿元
1983年出生的赵鑫于2010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经济法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执行一庭副庭长,赵鑫执行团队团队长,一级法官。
在8年的执行工作中,赵鑫法官累计执结案件近6000件,年均结案750件,执行到位金额近11亿元,办理了“知名网络歌手欠款案”“八旬老太医院霸床案”“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程疏解腾退案”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执行风险性大、关系区域发展大局的疑难复杂案件。
2018年,赵鑫全年执结案件2916件,执行到位金额2.5亿元,近三年来,赵鑫承办的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60%都在45日内执结。因业绩突出,他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曾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先进法官”、北京市法院“年底六十天执行会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工作实践中,赵鑫法官率先组建执行团队,对执行财产快速查控处置,对执行回款快速发还到位,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昨天(2月28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通过新闻发布会号召,在全市法院深入开展向赵鑫法官学习的活动。
72小时确保新机场2万平米土地腾退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我在我房子里面住着,谁敢把我往外拉我就跟谁较劲”、“你不可能强制我,你那判决作废无效!”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执行法官的工作就是,将判决确认的权利变为“真金白银”后,交还给权利人。但是,在执行现场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莫测多变的现场,总会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2017年3月,在一起涉及大兴机场建设2万亩土地的腾退案件中,位于机场用地前一栋四层违建是腾退对象之一。尽管法院的裁判文书已经生效,但四层小楼的主人却始终抗拒执行,根据先期了解的情况,房主在楼内安放了多个煤气罐、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并通过电话对执行法官赵鑫进行人身威胁。
赵鑫在案件中的执行对策是:首先进行连续三天三夜的蹲守摸排,掌握被执行人路某的活动规律;随后,为了顺利执行,他制定了三套控制路某等人的强制执行方案。
但是,在执行行动当天,被执行人却并没有按照事先预想的路径出现。预案推行不下去,执行人员都等在现场。
当赵鑫和另外三名法官开车从其中一个蹲守点折返回腾退现场时,恰巧在附近一条极为隐蔽的小路上,发现了正跟他人聊天的两名被执行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赵鑫马上通知执行指挥部寻求支援,后两名法官控制年纪轻的被执行人,他一人对付年纪大的被执行人,另一名法官负责取证摄像。
在车内进行简单分工后,赵鑫第一个冲了出去。路某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扣上了手铐。仅仅三分钟,两名被执行人全被控制住,腾退现场最大的风险被化解了。此后,在被腾退的房屋内,赵鑫看见20几个煤气罐,惊出一身凉汗。
随后的三天,经过72小时不间断工作,2万余亩土地及房屋得以顺利腾退,保证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一重大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
腾退案件往往关系到社会利益甚至国家利益,但此类案件被执行人的抵触情绪比较大,执行难度和危险系数也可以说是所有执行案件中最高的。
“面对执行风险的时候,执行法官会有一种天然的职业素养,也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急智。”赵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而执行中的风险,就是执行法官应当去面对和处理的。
“鑫式反馈”8年办案无一信访
法院的执行工作,是将百姓通过判决书确认的合法权益变现或者落实到位,但在最高法院公布的信息中,全国法院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约有40%左右属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执行不能”案件。实践中无论原因如何,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一旦得不到及时兑现,都或多或少会对法官、对法院产生不满,严重者还会引发信访。
赵鑫在执行一线工作八年,却无一信访。为此,他在大兴法院执行法官联席会上专门作了“鑫式反馈”的经验分享。即收案后第一时间反馈财产查询情况;办案中第一时间反馈办案进展信息;结案时第一时间反馈办理结果。对执行不能案件的申请人,更要做好法律答疑、程序解释、征集线索工作。通过及时迅速的信息反馈,让当事人充分了解执行进程、合理预期执行结果,从而信任法官、理解执行。
2月28日上午,作为案件当事人的赵女士来到了发布会现场,2018年,在携康长荣医院有限公司的赵女士被尚在经营的公司拖欠了半年工资,上有老下有小的赵女士和公司的9名同事向法院申请了执行。
对于是否能够讨薪成功,赵女士开始心里并没有底。“我怀疑过也退缩过”赵女士说,但是看到赵鑫法官不辞辛苦地与老赖周旋,她自己也逐渐恢复了信心。三个月后,在赵鑫法官的帮助下,赵女士拿到了自己半年的血汗钱。“当赵鑫法官把6.7万元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真的信服了。”赵女士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表达了自己对赵鑫法官的感谢。
“我最佩服的,是赵鑫能解决案子中的一些死扣。”大兴法院赵鑫执行团队的法官助理梁栋说,“当事人给出一条直行线索,其他人也觉得事实上就应该这样,可就是找不到法律上的证据,赵鑫却每次都能用他的智慧和经验以及法律知识来解决。”
在接受采访时,赵鑫分享了自己执行工作的心得,同时他表示,进入北京法院工作的8年,赶上了三个幸运节点,在职业经历中,见证了北京法院司法改革的变迁:2010年法院系统加强队伍建设、补充审判力量,打开了对外地高校外地毕业生招录的大门,让他有机会成为北京法院的一名法官;司法改革和解决执行难的大背景下,近3年来案件数量的激增,让他组建了自己的执行团队,将更多精力放在疑难和规避执行案件上;而2011年后兴起的媒体直播,又将他承办的执行案件和办案的思考传递给了更多公众。在赵鑫眼中,一个时代成就了他的工作业绩,而他本人也在用自己的行动,不断地推动这个时代的法治进程。
新京报记者 王巍 编辑 李劼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