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一个个不同凡响的经历,感受一段段瑰丽奇崛的人生,打捞亘久不变的奋斗精神。
”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如果你到学校来4年就是学套话、学假话,那你在学校里的时间都浪费掉了。“
”我希望报考建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也要向生活学习,因为美好的生活就出自他们的笔下。“
“我们考大学的时候,恰逢改革开放,国家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这种全社会对科学的崇尚,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道坎,人生中还有很多道坎。”
“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跟使命,你遇到了,那就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目标和追求。”
”学习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抓住机遇,努力学习,我觉得有这一点就可以了。“
”天地很广阔,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当自己更加成熟、知识面更开阔、社会经历更多了,人生也可以有更多选择。“
“傍晚放学回家,一人走在空无一人的大岭上,又困又累,经常半睡半醒地闭着眼睛走路,发现走错了就再折返回来,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读书。”
“我刻苦学习只是单纯地热爱知识,从没想过要通过学习改变贫穷的命运。”
“高考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恢复高考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高考和上大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大学阶段更重要的还是通识教育,是为人生打好基础的阶段。”
作为1977年“文革”后首届高考生,袁亚湘先后就读湘潭大学、中国科学院及英国剑桥大学,他在信赖域法、拟牛顿法、非线性共轭梯度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考试的时候,心里面没有什么紧张的感觉,读书就是读书,就是最后那一个月冲刺阶段,感觉到很紧张。”
高考那天,我们一群人是坐着拖拉机去“赶考”的。一个公社就一台拖拉机,几十人整整齐齐挤在车厢里。司机瞅了我们一眼说,也不知道这一窝能考上几个。
“我记得,考第一门课语文时,考场里大概有二三十个考生。考完第二门课数学后,考生就少了近一半。到考最后一门课理化时,只剩六七个人了。”
16岁考入湘潭大学数学系;1985年,从湘潭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周向宇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30多年来,他从未离开过数学领域,用他的话说“一直在勇攀科学的高峰”,而这也是他读初中时便定下的目标。
在杜江峰看来,学习、研究的过程就像在完成一种挑战,既是挑战自我,也是挑战这些难题。
朱敏说,他对古生物学的兴趣是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认识未知是一件令他感到快乐的事。 “对科学家而言,如果你的发现和观察,能够给人类的知识体系留下一笔,我觉得这辈子就没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