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千百年来,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依赖着这片土地上的产出而存活。如今,土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负荷和压力,面对不断增长的需求,耕地的数量、质量皆危机重重。保卫耕地,不仅是保护我们眼前的生活,更是保卫人类的未来。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以曲周县为代表的黄淮海平原有近5000万亩耕地遭受旱涝碱咸的危害,很少给耕耘者带来过丰收的喜悦。
黄土通常呈现灰黄色或棕黄色,在我国“五色土”版图上,黄土地位于版图的中心位置,这里曾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2020年,仅在沽源县7个乡镇14个村,就减退了1.22万亩水浇地,到目前为止,沽源县结合退耕还草新增饲草种植面积32万亩。
对于贫瘠的红壤来说,不使用化肥,很难获得更高的产量,使用化肥,又要面临酸化加快的风险。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地方的农民,已经不再将脚下的土地称为“黑土地”,以前那个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不施肥,可能就没有收获。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耕地会更美好,它不仅仅是生产农产品的生产资料,更重要的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乐园。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想把14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最终依靠的,还是脚下这片让人踏实的土地。
‘田长制’的核心主要在落实责任,参照从前林长制、河长制的方式,一层一层地把责任和压力的机制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