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今冬是否为“超级冷冬”?中国气象局释疑
新京报 记者 王景曦 编辑 张树婧
2025-10-22 23:50
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预测概念”,而是事后“认定概念”。

受冷空气影响,近期我国多地降温,冷出常年11月的水平。“今冬是否为超级冷冬”的话题引起关注。据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根据目前预测结果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介绍,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

 

根据定义,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暖冬标准,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暖冬。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

  

章大全特别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受其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注1

北京供暖准备情况如何?

 

冬季供暖这一民生大事已经进入关键筹备期。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北京供热主管部门提早部署,加强与气象部门监测会商,及时研判天气变化情况,全力推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温暖精准送达。

 

记者了解到,各供热企业聚焦设备运维、燃料储备、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已经全面完成锅炉房、换热站等设备设施的检修调试;提前上水打压,进行冷态调试,“供暖管家”入户检查散热器等设备,加强宣传用热常识和报修服务热线。

 

为确保2025至2026年度供热季来临前供热系统达到良好的状态,全市各区已陆续启动供热系统试水打压。试水打压是供热前的重要准备环节,市民可密切关注试水通知,试水打压期间家中留人,并注意观察暖气片、管道接口等位置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报修。

 

北京将持续关注天气情况,加强气象会商,供热企业做好系统热态调试,全力以赴备战供暖季,筑牢冬季温暖防线,让广大市民安心、暖心过冬。

 

关注2

入冬日和供暖日一样吗?

 

按照《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依据当年5天滑动平均气温序列,在首次连续5个满足小于10℃的滑动平均值所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序列中,按第一个小于10℃的日期作为冬季起始日。常年平均入冬时间为10月31日,每年入冬的时间或早或晚。

 

按照《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规定,正常供暖时间是当年的11月15日到次年的3月15日。如果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5℃,可经由相关部门会商后提前供暖。

 

关注3

“拉尼娜”对今冬气候有何影响?

 

章大全表示,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

 

一般而言,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这种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尤为显著。并且这些年份北方雪灾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风险也较高,如2007/2008年和2017/2018年冬季,均为低温冻害和雪灾偏重年份。

 

然而,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甚至出现暖冬,如2020/2021年冬季。

 

此外,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温异常有关,还受到北极海冰、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等的影响,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结合海洋、冰雪、大气等监测预测信息进行综合研判。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薛京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景曦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新闻多一度 | “十月就穿羽绒服了” 今年会出现极寒冬天吗?
时事
今年冬天是冷冬?关于“冷冬”,专家给出这个判断
第一看点
近期华北罕见阴雨连绵和降温,今冬会更冷吗?
时事
临泉的雨总是“爽约”,真相来了→
新京号
立春后北京现“今冬以来最冷一天”,体感温度最低接近-20℃
北京
春节前寒潮蓄势待发,今冬以来最强雨雪即将上线
时事
北京山区又将飘雪,今冬初雪已迟到15天
北京
本周末强冷空气来袭,北京是否会迎来“初雪”?
北京
新闻多一度丨“雨雪+降温+大风”组团来袭 这场寒潮有多强?
时事
新闻8点见丨AI招聘 vs AI应聘,魔法能否打败魔法?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