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园区行活动携首都学子漫步南中轴,邂逅“文化+科技”赋能新场景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王飞 编辑 缪晨霞
2025-10-22 21:26
与“苏轼”同处一个空间、体验理疗机器人按摩手臂、站在大屏幕前当一把电影的主角……记者注意到,在当天的园区行活动中,互动体验项目让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

“太神奇了,我在纸上写字,屏幕上就实时显现出来了。旁边还站着‘苏轼’呢,就像跟苏轼见面了一样。”10月21日下午,在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数智创新中心,刚刚体验完数字人对话,北京理工大学明德书院大一学生尚君姿一边下载系统生成的自己与“苏轼”交流的视频,一边如是感慨。


学生体验与数字人苏轼同框。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这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市委网信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5园区行活动。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和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三所高校的近百名师生一起来到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了解大红门这块曾经以服装批发市场闻名的土地,如何在城市更新改造中不断转型升级。


从“服装商圈”到“元宇宙秀场”,大红门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北京中轴线是肇始于元,成型于明,完善于清,是一条气魄雄伟、独具中国气质的中轴线,是对中华文化特质和魅力的集中展示。”跟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学生们进入了数智创新中心的展厅,了解南中轴地区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以及首都商务新区的产业和功能规划。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位于丰台区南苑路15号,前身是大红门服装商贸城,是大红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批发市场。2022年10月,项目启动改造升级,开展违建拆除等,增加室内中庭、室外屋顶花园等交互空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集产业办公、商业配套、人才公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优质文化产业园区。


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园区发展历史。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在园区中行走,不仅可以看到四周现代化的办公区,还可以欣赏到凉水河的优美风景、看到周边居民随意散步、运动的场景。“改造不是要推倒一切重来,而是要让存量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园区不是一座孤岛,开放友好才能有活力”……工作人员介绍,园区面向凉水河的开放位置,打造科技文化广场,与自然和谐过渡,形成充满活力的滨水建筑界面,将周边市民引入园区,为商业发展带来活力。


在服装批发市场退出的同时,这里的产业也迎来了转型和升级,逐渐成为以“文化+科技”为主题、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元宇宙为特色的高品质园区。


学生们在XR云演艺中心感受新技术。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当天,学生们还走进XR云演艺中心,在这里,学生们亲眼看到,只要在巨大的屏幕前站定,显示器里就自动合成了逼真的画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拍摄的背景,人物站在大屏幕前,拍摄出来的画面就是自动合成的,同时可以自动备份有绿幕背景的视频。”工作人员介绍,利用XR技术和摄像机追踪系统与实时渲染技术拍摄电影,将不再需要切换真实的背景,还可以减少后期抠绿幕、合成制作的成本。


从数字人到XR技术,学生触摸数字时代的脉动


与“苏轼”同处一个空间、体验理疗机器人按摩手臂、站在大屏幕前当一把电影的主角……记者注意到,在当天的园区行活动中,互动体验项目让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


“每一行代码,都是跟现实相关联的。”来自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二学生段思序表示,在看到同学们体验与数字人对话时自己很开心,“也包括很多古风舞蹈、电影拍摄,感觉这些高科技产品都是跟我们的专业相关的,最终都会在生活中有所应用。”


学生在数智创新中心体验高科技新产品。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专业大三学生白坤岐是北京人,在小时候的印象中,大红门与服装“绑定”在一起,“现在看到这里有这么大的变化,真的非常高兴。”他表示,在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看到了很多新兴产业,其中XR云演艺中心让自己印象深刻,“据我对广电技术的了解,大屏如果要做到这么高的水准、又要跟摄像机同步,那这个技术真的很先进了,非常长见识。”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有很多文化方面的高新科技的项目,但对于在校生来说,很难有途径进入这样的企业里深入参观。” 在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教授吕宇翔看来,活动对于同学们拓宽视野、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了解文化企业在做什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对于我们这种专业院校的学生们来说,这对他们的文化学习以及未来工作,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undefined

学生排队体验理疗机器人。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南中轴(北京)国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福表示,中轴线有着700多年的历史,要保护好中轴线,也要传承好这份中轴文化,而这里位于南中轴线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区位,所以我们在保留它的基因的情况下,进行了空间和产业的重塑,实现涅槃重生,让这里在文化底蕴的赋能下再次腾飞。希望年轻的大学生们走进园区,能了解这段历史,同时也能感受这里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城市的发展。”


学生们排队在“园区护照”上打卡。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一线探新|闽派文化涌新潮——福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新京号
服贸会提前探馆,会展小镇里好吃又好玩
北京
西山骑行、文创焕新,海淀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将办多场文旅活动
北京
金融温度暖幸福生活 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金融为民”显担当
商讯
“演唱会明年都快排满了!” 北京演艺经济“热”中求“新”
北京
知识的海洋 创业的宝库丨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10月在顺义启幕
新京号
在雄安,邂逅“不一样”的公园
新京号
尹力、殷勇到回天地区调研,要求满足群众需要,提升治理水平,谋划实施好第三轮行动计划
北京
亮点提前看!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将于10月16日至18日举办
新京号
农业银行亮相2025年服贸会
商讯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