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盐城工学院用艺术语言讲好“大思政课”
日照新闻网
2025-10-20 18:00

10月14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瑶里古镇的青石板路上,178名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手持画笔,在革命旧址前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思政课。这场以“写生路上的思政课”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艺术创作+红色教育”的创新模式,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笔尖流转间传承革命精神。

“注意观察红色旧址中的岁月痕迹,往往暗含着新四军革命精神的艺术表达。”在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碑下,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军结合革命历史,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思政课。在谈到陈毅元帅在瑶里程氏宗祠的演讲时,他说到:“今天,我们要把87年前陈毅元帅整编部队时燃起的抗日火种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设计艺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戴心怡以“瑶里改编:烽火中的信念传承”为题,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讲述历史。当说到“三百五十余名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的赤胆忠心,前赴后继、拼死战斗”的历史细节时,现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郭玉慧在日记中写道:“瑶里的红色记忆像一把标尺,让我重新理解什么是‘把生命献给信仰’。”

在张军的带领下,师生代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步入陈毅旧居,斑驳的煤油灯在木桌上投下暖黄光晕,八仙桌面的裂痕中沉淀着岁月尘埃,墙角泛黄的《抗日宣言》手稿上,墨迹虽已褪色却依然铿锵有力。张军谈到:“这些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会说话的历史见证者。”参观过程中,他鼓励学生在现场开展速写技能锻炼,并启发学生:“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提炼建筑造型?”“怎样通过光影对比强化创作主旨?”这种“观察—思考—创作”的链条式教学,让学生们收获颇丰。

活动尾声,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结合所见所闻、所学所感,以古镇为画布、以历史为底色开展写生创作。马紫文同学的钢笔速写《陈毅旧居》以细腻线条勾勒出赣南客家民居的质感,用简练笔触还原建筑的古朴肌理,既呈现传统民居的风貌,也暗含红色旧址的厚重底蕴,是风景与人文记忆的生动定格;在《瑶里红痕·门楣记忆》作品中,“新四军瑶里改编展示馆”的字样格外凝重,高妍同学用钢笔勾勒出斑驳的木门、粗粝的砖石,将那段披荆斩棘的岁月在写生的线条中定格成历史的模样。叶丰嘉同学的作品《藤笛绕枪缨》以皖赣边三年游击战争为时代底色展开刻画,精准还原瑶里改编精神的内核,这不仅是革命先辈瑶里游击岁月的缩影,更体现革命者在困境中不曾熄灭的信念火光。

“这不仅是次艺术实践,更是‘大思政课’的生动教材。”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刘荣指出。多年来,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持续打造“艺术+思政”教育教学品牌活动,让学生在红色场景中触摸历史、在艺术创作中传承精神,实现了“美育”与“思政”的深度融合。未来,设计艺术学院将继续探索“大思政课”建设,让青年学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艺术学习,用画笔描绘时代风貌,用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来源:日照新闻网
相关推荐
北京大学举办“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弥渡县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北京大学专场音乐会
新京号
京和传情 艺润同心——北京市文联“到人民中去”文化交流活动走进新疆和田
新京号
讲述“饭碗里的中国历史”,史军走进北京化工大学分享阅读与科普
教育
“电影的红色传承与时代回响”主题交流活动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
【援疆践悟】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培匠铸魂同向发力
新京号
北大清华假期研学、参观预约开启
北京
“See・新力量”北京电影短片周奖项揭晓 展现青年电影群体创作活力
新京号
文艺为桥连京藏 同心共绘新画卷——北京西藏拉萨指挥部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深化京拉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新京号
博物馆成育人阵地,院士刘大响、航天员桂海潮在北航博物馆开讲
教育
三位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中传,讲述攻坚克难奋斗故事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