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大学拟用2360万租赁社会用房,为2026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解决住宿难问题。该校做法是否有“前车之鉴”?购买、租赁社会房源有哪些难题,专家及从业者如何看,又有哪些建议?
浙大拟用2360万租房当研究生宿舍
工作人员:无论住校内还是校外,住宿费都一样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采购意向公告,拟用2360万租赁社会用房当学生宿舍,引发关注。采购意向公告中的采购需求概况显示,因校内学生宿舍住宿紧张,拟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租赁社会用房,要求精装修拎包入住,提供床位不少于3000张,租赁房屋能满足学生宿舍住宿要求,配有配套服务用房。
本次公开的采购意向是采购工作的初步安排,具体采购项目情况以相关采购公告和采购文件为准。
资料图: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片来源:IC photo
《浙江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2026级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住宿将根据各校区资源、科研平台及教学计划等情况统筹安排。2026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宿第一学年原则上由学校租用校外资源安排,后续原则上需自行解决,学校将视情给予适当补贴。
10月14日,浙江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学校学生宿舍较为紧张,“在校内专硕宿舍不够的情况下,学校拟通过社会化采购的方式,希望最大程度地帮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她提到,此次意向租赁的社会用房将面向浙江大学2026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影响目前在读的学生。“无论是住在校内还是校外,住宿费都是一样。”
对于浙大的这一举措,有网友拍手叫好:
也有网友表示,是创新也是挑战:
收购、租赁社会用房 解决研究生住宿难正在路上
湖北·湖北大学
据极目新闻消息,2025年3月,湖北大学斥资近两亿元,计划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学生宿舍的消息,引发地产行业广泛关注。这也是目前首个高校收购存量商品房的案例。
此次湖北大学收购的存量商品房,与该校阳逻校区仅一路之隔,拟被收购的楼栋距校门直线距离不足四百米,对于学生们来说,通行较为便利。另外,从价格上而言,当前平均收购单价约4650元/平方米,相当于此前备案均价的6成。
有房产分析人士表示,高校收购存量房源用于学生宿舍,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给予城市政府更大的自主权导向是完全吻合的,这充分说明各地在积极创新,不断深入研究存量商品房去化和功能用途,也为后续全国高校提供了更大的启示。
广东
2024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8年)》(下称《方案》)。
《方案》指出,广东各地应多渠道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根据学校情况新建、重建一批宿舍,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优化高校学生宿舍功能设置,提升住宿质量,努力把高校学生宿舍打造成为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
此外,《方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放贷款支持高校学生宿舍建设,以更大力度保障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及翻新。
山西
2024年10月,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制订《山西省高校学生宿舍建设方案》,5年内基本缓和高校学生宿舍供需矛盾,逐步消除全省高校本科生8人间。
全力补齐现有学生宿舍缺口。通过多渠道加强高校学生宿舍资源供给,力争在3年内快速增加该省高校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年内基本缓和高校学生宿舍供需矛盾,逐步消除全省高校本科生8人间,显著降低本科生6人间、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4人间占比。
文件还提到,强化校内外资源整合,资源缺口大且新建难度较大的高校可通过购买、租赁安全条件达标的社会用房的方式,补充学生宿舍资源。
各省份及高校的实践早有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可循。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7部门对外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从4方面提出11条政策措施。指导意见提出,引导高校通过新建、改扩建、修缮、装配化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
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宿舍面积缺口大、具备新建条件的高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新建一批学生宿舍。鼓励新建宿舍参照本科生四人间、硕士研究生两人间、博士研究生单人间的标准规划建设。引导地方政府优化利用闲置资源,为高校学生宿舍“拆旧建新”、改造翻新提供周转住房。指导资源缺口大且新建难度较大的高校,对校内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具备住宿功能的用房进行改造利用。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并按照校内同等标准,加强配套服务管理。
该文件同时提出,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与宿舍面积达标挂钩,将高校学生宿舍达标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学生宿舍面积总量缺口大、学生反映强烈的高校,原则上不得新增安排招生指标,问题突出的要压缩招生指标。”
社会房源转为学生宿舍有哪些难点?
2025年,上海市政协委员赵玲、韩一帆、安琦联合提交《关于政府、高校和社会力量多方协同加快解决高校学生宿舍紧张状况的建议》,建议多方力量协同,采用统筹调配闲置社会用房、加大专项资金支持、打造多样友好型学生宿舍社区等多种方式破解高校学生宿舍紧张难题。
赵玲认为,国家和上海市均明确提出要扩大增加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规模,上海很多高校也已启动了学生宿舍新建、改扩建项目,但预计建设速度与规模仍跟不上学生规模扩大的速度和改善提升住宿条件的需求。
“将社会闲置用房作为高校学生宿舍,将房地产去库存化与高校学生宿舍短缺问题紧密对接起来,不仅可以缓解高校宿舍供给缺口、实现房屋资源优化,而且对扩大内需、触发新投资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赵玲说。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卓泽林也曾建议学校在实施这类政策的时候,可以提供部分支持:
例如:
学校能否与所在地的政府、街道、社区合作,整合校内外的住宿资源,所有学生全部进行申请,自主选择住校内宿舍还是校外宿舍;
对部分学生实行经济援助,通过奖学金、交通补贴等方式,减轻校外租房的经济负担;
地方政府也可以将学生校外租房纳入人才廉租房政策给予适当优惠。
相关政策的提出,也引发了公寓产业领域的关注。某宿舍型长租公寓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林凡表示很欣喜,但也有困惑:“政策太新了,相关情况尚不明确。“比如在购买方面,学校愿不愿意买,学校作为财政补贴的单位,有没有钱买,以什么样的商务条件购买,都是未知数”。”
林凡表示,虽然从数量来说,学校对公寓房间的需求量并不算小,但这样的需求和矛盾仍然集中于一些一二线城市的高校,“我们拿项目调研的时候,将高校需求作为一个考虑因素,但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他以自己在一个大学城附近的项目举例,“假如只有大学城的需求,我们绝对不会做这个项目,我们70%的目光还是聚焦在周边的企业和产业”。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央视新闻、浙江大学官网、羊城派、经济观察报、极目新闻、新京报
编辑 常江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