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速服务区“叫号”充电,补能体系也要升级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徐秋颖
2025-10-03 15:32
若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高层布局,各方合力,拿出一个综合解决方案。

▲十一期间,“高速服务区排队叫号充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图/潮新闻视频


10月1日,“高速服务区排队叫号充电”引发关注并登上热搜。


据极目新闻报道,10月1日,一名从广州出发回湖北的辰女士说,她9月30日晚上七点半进入湖南官庄服务区准备充电,发现已经有十几名等着充电的车主在排队。她排到49号,一辆车大概要充40分钟,最终等了3个小时才充上电。


湖南高速新能源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国庆假期,他们在所辖各服务区都派了工作人员值守,一旦出现车辆排队充电情况,就会实施叫号。


高速充电桩开启“叫号”模式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今年十一出行期间新能源车司机们遇到的普遍现象。这是针对假期出行新能源车过多,充电桩服务人员的一种服务提升,以避免混乱,保持秩序,减少纠纷。


以往,由于充电桩短缺,新能源车主之间为争抢充电枪起冲突案例并不罕见。比如,9月2日,就有一段在高速服务区拍摄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视频中,7至8名新能源车车主围在一起,争抢同一根充电枪,场面一度失控,几乎演变为肢体冲突。这还不是在全民假期期间。


据央视网10月2日报道,8天十一假期期间,新能源车预计日均约为1250万辆,占到日均总流量的五分之一,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0%。另有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监测数据,对纳入平台监测的4.84万台高速公路充电设施统计,今年国庆节当日高速公路充电量达到1748.5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1.95%,创历史新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速服务区在排队充电车辆大增的情况下,开启“叫号”模式非常及时,且值得推广,如果能够给长久等待的新能源车主们提供更多其他贴心服务则更佳。


需要指出的是,就像网红饭店,即便开启了“叫号”模式,并奉上瓜子、茶水和美甲服务也难以改变长时间排队的现状一样,高速服务区“叫号”,归根结底无法解决车主们尽快充上电的迫切需求。这只能在表面上舒缓一下司机的情绪,反而反映了高速充电难日渐升级的现实。若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高层布局,各方合力,拿出一个综合解决方案。


新能源车保有量暴涨,但补能体系没跟上,此众所周知,但为何矛盾一直难以解决?是因为其中难点颇多,不是花钱或一两招就能搞定。


比如,技术上的问题,现在一次充电动辄三四十分钟,这本身就在效率上限制了每个充电桩的使用车次,但如果要大规模扩容高速服务区面积,则牵涉面非常广。而且,现在技术飞速进步,高速服务区一旦决定投巨资扩建,万一紧接着技术上取得突破呢?


再比如,潮汐效应。这就像春运,假期时间毕竟有限,如果为了假期不排队少排队就大规模扩建,平时则会产生资源浪费,该如何平衡?


所以,随着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增加充电服务设施是必须的,但要解决出行“堵桩”,又需从长计议,多层次布局。


最优解决办法,当然是通过技术进步来解决,比如电池技术的进步,大幅提高续航里程;高压快充技术的提升和普及,把30~40分钟充满降到10~15分钟,充电速度逼近加油;电池换电模式推广,这尤其适合出租车、网约车等用户,3分钟换电直接上路。


再就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从加油时代向充电时代迈进,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修修补补,而要有宏观规划,不能只是高速服务区扩容,而是要针对时代变迁进行“巨变”——像加油站一样做成“充电中心”,可以考虑梯次利用土地,建立多层、立体充电设施。


与此同时,提高服务也很重要,在“叫号”服务之外,还需要加强节假日车机引导,比如车企与地图App联动,实时显示沿途桩的空闲情况,提前规划;比如预约充电,和高速ETC、地图结合,司机上路前可以预约补能点位,避免盲目排队。


当然,也少不了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发挥重要作用,需要统一标准,比如设置互通充电接口、梳理支付方式,提高桩利用率;鼓励社会资本建桩,目前桩投资回报率低,政府可以给予补贴或电价优惠,让更多企业参与;加强跨区域协调,高速路段属于多个省份,要有跨区域能源公司、车企、交通管理部门协同机制。


最后,高速充电桩开启“叫号”模式只是假期日常一幕,但它反映的是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新能源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必然是人类出行的主流方式。


所谓充电难,是普通人在市场转型和技术转型期间所遭遇的短暂阵痛,也是社会进步所带来的阵痛,这是幸福的苦恼,终究不会延续很长时间,望行者少安毋躁。


撰稿 / 信海光(专栏作家)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刘军


相关推荐
破解焦虑,“快广近”补能网络让1公里就有一座充电站
汽车
三部门:到2027年全国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第一看点
微短剧500亿市场崛起:如何从“霸总套路”向文化精品蜕变
智库
一周碳要闻:工业供热“绿”变记(碳报第145期)
财经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一看点
闪充、超充同台竞技,“油电同速”能否缓解充电焦虑?
汽车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芜湖市政府重要通知!
新京号
春运自驾新能源车返乡,北京高速服务区这样保障充电
北京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