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小鹏、长安等瞄准万亿市场加速飞行汽车布局
新京报 记者 张冰 编辑 杨娟娟
2025-09-30 22:05
飞行汽车要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仍面临成本等难题。

中国车企在飞行汽车领域的布局明显提速。


长安汽车9月2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飞行汽车合资公司的议案。同一天,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长安汽车正在加快布局飞行汽车等新兴领域,计划2030年推出航线飞行汽车。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近日也对外表示,2026年小鹏汽车会把全球第一台“汽车+飞机”组合折叠的飞行汽车真正量产并且开始交付。


此外,今年一汽、广汽等多家企业也陆续公布在“飞行汽车”领域的新进展。车企纷纷布局低空赛道,看中的是广阔的市场前景。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20年是飞行汽车的飞速发展期,到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创造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2050年将增至9万亿美元。在此期间,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低空交通市场。


不过,尽管前景明朗,但飞行汽车要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仍面临成本等难题。


小鹏、广汽锁定2026年交付


万亿级低空经济正推动飞行汽车加速发展,国内包括吉利、长安汽车、广汽、小鹏、奇瑞等多家车企积极拓展低空飞行领域,通过自研或联合研发、投资等多种方式,构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汽车加无人机、飞行汽车等多种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技术路径。


“我认为10-30年后,人们可以住在离城市中心100公里的地方,(使用飞行汽车)可以10分钟以内到达,安全、快速、无人化。所以,低空飞行会为城市和城市之间或者城市周边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何小鹏称,小鹏汽车已做了7代原型机,投入数十亿元成本,将在2026年开始量产交付飞行汽车。


除小鹏外,广汽也在推动飞行汽车商业化落地。今年6月,广汽宣布自主研发的多旋翼飞行汽车广汽高域量产型GOVY AirCab全球首发,并公布预定价格不超过168万元,计划今年逐步启动粤港澳示范运营,2026年底开启交付。吉利旗下沃飞长空表示力争在2026年完成适航认证。


与上述已公布明确量产或完成适航认证时间表的车企不同,一汽、长安汽车和奇瑞仍处于产品研发与测试验证阶段。今年6月,中国一汽飞行汽车总部项目落户深圳市大鹏新区,开展飞行汽车研发、制造、测试、运营等相关业务,红旗天辇1号飞行汽车计划于年内首飞。9月27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表示,拟在深圳设立飞行汽车合资公司。


车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飞行汽车赛道骤然升温,是多重关键因素叠加的结果。9月中旬,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现场发布的《壮大聚合智能产业核心链——推动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产业链协同发展报告》显示,智能汽车产业链成熟、市场内卷,企业向低空领域等拓展寻求第二曲线,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和发展空间。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在会上表示,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作为聚合智能“三大件”,本质上具有技术同源、链条相通、应用融合的特征。预计到2030年,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市场规模近2400亿美元,中国聚合智能“三大件”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


在政策层面,国家已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飞行汽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1年我国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2024年将其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沃飞长空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肖前志认为,低空出行万亿赛道正在加速演进,并且至少将形成三个万亿级细分领域:低空主机制造、低空基础设施和低空运营服务。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车辆国重首席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曲小波表示,低空交通是破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重要路径,相比直升机,电动飞行汽车依托新能源驱动和多旋翼冗余设计,能够在安全性、机动性和成本上实现突破,并借助汽车产业链的聚合优势显著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效率。


据他介绍,当前全球有300余款飞行汽车处于研发阶段,预计最终将收敛至少数几类主流构型。若通过虚实融合的孪生平台加快测试,未来有望将研发周期从五年以上缩短至两年,推动低空出行加快落地。


飞行汽车仍面临成本等难题


尽管前景明朗,但飞行汽车要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但仍面临成本、法规等难题。


张永伟提到,低空经济当前面临成本高企难题。一方面智能终端目前仍处于样机阶段,数量尚未形成大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零部件技术路线尚未收敛,核心零部件质量、设计结构、散热与能源管理、算法路径数据量等有诸多不确定性,这导致成本和售价居高不下。


“低空经济当前面临的成本高企难题,本质是供应链未与成熟产业打通。”张永伟认为,借助汽车产业成熟的供应链,低空经济有望能实现快速降本。


此外,他表示地方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也是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透视半年报丨势能持续释放,小鹏汽车率先驶向L4的星辰大海
汽车
汽车反“内卷”第二枪打响:车企承诺“60天返利”治理拖延症
汽车
智能辅助驾驶竞速与暗战:万亿市值谁领衔,技术功能哪家强?
汽车
上市以来营收首降,宁德时代为何“增利减收”?
汽车
车市2024②|固态电池加速进阶,飞行汽车抢滩低空经济
汽车
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赛道新领域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