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上,如何释放消费动能依然是重磅话题。毕马威中国在服贸会现场对“消费50”系列评选做出全面回顾与展望。毕马威中国发布的《国资国企发展低空经济正当时》研究报告显示,低空经济正蓄势待发,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可预期的增长空间。
毕马威中国北方区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吴旭初指出,消费市场正面临更为复杂且多元的新局面,一方面,国内消费市场的边界不断拓展,国内外品牌竞争与合作日益频繁。另一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消费场景,改变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不再仅关注产品本身,对消费体验、品牌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这对消费市场各品牌的发展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变革要求。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与发展机遇。报告认为,低空经济被明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部门协同推进相关举措,推动该领域实现爆发式增长。在低空产业发展中,国资国企积极履行功能使命,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三个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毕马威研究团队对超过170家低空经济相关上市企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资国企上市公司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表现出更强的增长韧性。针对国资国企低空产业发展,《报告》提出“四个要”的战略建议,包括要从区域整体规划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要在低空经济集群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效推动创新聚能发展,力争成为“链主”型企业;要创新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开展跨界合作,推出“爆点”应用;要发挥国资国企资源整合优势,争取国家示范试点,推动低空经济监管体系完善。
毕马威中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心主管合伙人乔漠表示,整体看,国资国企正强调创新体系化建设,包括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建设高水平创新生态等。国资国企可以通过打造创新与服务平台,整体谋划域内低空空域资源开发、场景应用和产业布局,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主导地位,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与转化应用。国资国企也可以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作用,比如提供融资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分担投入风险,通过基金平台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接创新资源、发掘市场机会等。
毕马威中国提到,激发多元化消费潜能、促进低空产业创新发展不仅是政策热点,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生态体系日趋完善,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