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国博展出700余件套珍贵实物和照片
9月9日,“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国博开幕。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分为“报道·发声”“军事·战斗”“救护·医疗”“援助·捐赠”四个单元,用300余件套实物和400余张照片系统展示抗日战争中那些跨越种族与国界的人性光辉和全世界正义力量共同铸就的并肩作战的精神丰碑,很多展品和图片是首次展出。
埃德加·斯诺来华使用的物品和相关历史。埃德加·斯诺,美国作家、记者,1936年在宋庆龄的联系与帮助下,访问陕北,采写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中共领导人的西方记者,并在1937年写成杰作《红星照耀中国》(又译《西行漫记》)。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史沫特莱用过的打字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人,1936年12月,在西安报道西安事变。次年早春来到延安,成为较早系统采访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袖的西方观察者。当抗战烽火燃遍华北,她又挎着相机穿越太行山脉,在八路军前线阵地记录下“小米加步枪”创造的战争奇迹。1940年归国后的史沫特莱在病榻上仍写作《中国的战歌》等著作,并因此受到麦卡锡主义者迫害。1950年5月因病逝世,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相关历史资料。1938年她在五台山八路军总部与朱德围炉夜话间完成的《人类的五分之一》,成为世界了解敌后抗战的必读之书。1946年延安枣园的秋阳下,毛泽东震动寰宇的宣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经由她笔端传向全球。
观众参观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1938年拍摄的日军空袭武汉影像,这是他在中国拍摄的仅有的四张彩色照片,发表在10月17日的《生活》杂志上。
美国飞虎队当年使用的P40战斗机模型。
白求恩发明的“卢沟桥”药驮子模型和在平山县抬八路军伤员用的担架。为了适应游击战的需求,白求恩发明出一种可以用牲口驮着出入火线的轻便手术设备——药驮子。药驮子中分成若干小格,装载的物资可进行100次手术和500次包扎,用两个药驮子中间搭个门板,就是个临时手术台,且展开收起非常方便。因为该发明外形像座桥,白求恩的医疗队称其为“卢沟桥”,以纪念卢沟桥事变。
南京国际安全区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和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的相关史料。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一批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设立安全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以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为首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了约25万中国平民。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等人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建立难民收容所,保护了大批妇女儿童。
新京报记者 浦峰 展圣洁 摄影报道
编辑 张鶯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