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看!北大同学拍到的“红月亮”
北京大学
2025-09-08 11:53
进入北京大学阅读更多内容

 

9月7日夜间至8日凌晨

 

月全食现身夜空

 

北大学生用镜头记录下

 

这场静谧而壮观的天象

 

 

瑶台月蚀,生光复圆

 

宇宙浩瀚,今宵又逢盛景

 

天南海北的北大人共同记录下此刻

 

快来和小北一起看看这幕天穹奇观

 

 

△ 新燕园校区,宿舍楼下赏“红月”(摄影:吴联梁)

 

 

 

 

△ 博雅塔上空的“红月”(摄影:马超)

 

 

△ 200张图叠加的月食序列(摄影:黄喆)

 

 

△ 生光,摄于华表下(摄影:郭梦姣)

 

 

△ 北大上空的月全食时间序列(摄影:项廷彦)

 

 

 

△ 月全食与中国尊(摄影:赵鑫淼)

 

 

△ 食既时刻,在奥林匹克塔下(摄影:杜钇明)

 

 

△ 一轮“红月”高挂永定门上空(摄影:楚召瀚)

 

 

△ 角楼上空的“红月”(摄影:楚召瀚)

 

 

△ 永定门城楼旁,即将生光的月亮(摄影:黄喆)

 

 

△ 中央电视塔与月食(摄影:朱云柯)

 

 

△ 食甚时刻,于河北崇礼草原天路(摄影:杨嘉昊、刘韫滕、陈泽晖)

 

 

△ 绿松石带,于河北崇礼草原天路(摄影:杨嘉昊、刘韫滕、陈泽晖)

 

 

△ 食甚,拍摄于瑞典斯德哥尔摩Skinnarviksberget(摄影:许辰霆)

 

“抬头仰望星空,是对天象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美好期许。红月的奇观逐渐显露,同学们纷纷按下快门记录这美好瞬间。不知是哪里传来的悠扬音乐,引得同学们围聚一起,在‘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的歌声中,观看红月的活动也接近了尾声。这一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初入燕园的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北大的人文情怀。”

 

——田衡 经济学院 25级本科生

 

“未名湖边,风吹动树影,月亮却在悄悄褪色。那一刻,红色的圆盘挂在天际,我仿佛看见了时间的脉搏,也看见了自己心里的悸动。”

 

——兰博文 基础医学院 25级本科生

 

 

“青春的奥秘是月亮和群像。流动的月光下自发的歌声是北大人同频共振的倒影,在现场能真切感受到幸福。难得一见的‘红月亮’见证了这样沸腾的青春故事,为每一个北大人的炽热灵魂预留光晕。”

 

——吴之懿 外国语学院 25级本科生

 

“入学时听说未名湖是一片海,她确实包容如斯,上百人得以聚在她胸襟边的恬园草坪一同观月。月亮慢慢暗下去,星星变得很亮。躺在野餐垫上,把人群当背景音,夜深,身躯好像在半空漂浮,被歌声托起。《燕园情》唱了两遍,歌词里的‘狂歌曾竞夜’如此写实,涌起的泪水也与旋律一同坠在地上,心里只剩下幸福两个字。”

 

——刘罗依蕤 外国语学院 25级本科生

 

“天涯共此时”

 

子时初,半影食始

 

圆月明朗,夜空澄湛

 

子时中,月球初亏

 

暗角乍遮,清光渐隐

 

 

△ 清光渐隐(摄影:李瑞鹏)

 

 

△ 月球初亏(摄影:马超)

 

至丑时,一线银灰尽数吞没

 

古铜盈满,红月高悬

 

星光漫天,彼此相衬

 

置身于奇观点缀的苍穹之下

 

宇宙法则恢宏而浪漫

 

 

△ 食甚,摄于博雅塔下(摄影:郭梦姣)

 

 

△ 摄于华表下(摄影:郭梦姣)

 

寅时时分,全食阶段将尽

 

玉盘渐生光,复圆别本影

 

一夜清光疏朗,月华消隐又重现

 

此刻,万籁俱寂

 

一轮秋影转金波

 

 

△ 复圆过程中的绿松石蓝带(摄影:项廷彦)

 

为什么会有“红月亮”?

 

 

 

 

△ 于燕园博雅塔、华表下(摄影:郑涛)

 

作为一种与地球联系紧密的天文现象,月食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观测、反复记录,如《诗经·小雅》中“彼月而食,则维其常”,《左传正义》中“日夺月光,故月食也”。基于长时间观测与规律探索,古人进一步总结出“月食则望”的经验,即月食一般发生在满月之时。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则称为“黄道”。由于白道和黄道之间存在约5度的夹角,只有当满月发生的同时,月球经过二者交点附近,才会产生“月全食”现象。此时月球、地球、太阳处于一条直线上,在运动过程中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太阳光被完全遮挡。

 

 

△ 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示意图(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月全食从半影食始开始到半影食终结束,共七个阶段。最初的半影食始与结束的半影食终难以用肉眼观察,整个过程一般持续5.5小时左右。最引人注目的“红月亮”出现在食既、食甚、生光阶段。

 

 

△ 本次月全食各阶段时间点和见食情况示意图(来源:《天文爱好者》杂志)

 

“红月亮”的诞生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散射,以及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所致。在此过程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大气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光被折射到达月球表面。加之当时的大气条件作用,月亮会呈现出暗红色、橙红色、古铜色或咖啡色,即“红月亮”。

 

 

 

 

△ 博雅塔下赏“红月”(摄影:黄铭俊)

 

 

△ 从初亏到复圆(摄影:黄铭俊)

 

在初秋清夜,用眼眸、用镜头

 

我们共赏这场天幕奇观

 

感受生命的延展与美的交融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文字 | 张一涵、项廷彦

 

专业审核 | 丁恒宇,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学生社团)第47届会长

 

统筹、编辑、排版 | 曹梦瑶

 

图片 | 郭梦姣、楚召瀚、郑涛、黄喆、马超、黄铭俊、朱云柯、吴联梁、项廷彦、李瑞鹏、许辰霆、杜钇明、李宜倢、赵鑫淼、杨益喆、杨嘉昊、刘韫滕、陈泽晖

 

责编 | 曹梦瑶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两起官司背后的医废处置难题;网红“作死式赛道”该封停了
时事
弘扬抗战精神、与AI同行,东城区十余万名师生迎来新学年
教育
九一八,勿忘!勿忘,九一八!
新京号
九一八,勿忘!勿忘,九一八!
新京号
九一八,勿忘!勿忘,九一八!
新京号
从塞上江南到天府之国——中美青年“知·行中国”中西部行记
新京号
九一八,勿忘!勿忘,九一八!
新京号
九一八,勿忘!勿忘,九一八!
新京号
效法中国诗:“垮掉派”诗人对中国古诗的融会与再创造
文化
珍·古道尔,与动情的人类学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