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开学在即,孩子们即将告别假期,重返校园。新学期开始了,哪些变化需要关注?如何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开学综合征?
新学期,这些变化与孩子息息相关
今年秋季起,所有幼儿园大班免保教费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
按照2024年10月发布的《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从今年春季学期起: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200—35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国家助学金除了和普通高中一样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之外,还扩大了覆盖面,在原先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上,将三年级纳入资助范围。
提升科学教育在课后服务中的比例等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在课后服务中的比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知识经验思维水平、兴趣特点,进阶式、一体化开展科学类课后服务。通过开展自然观测、科学探究、工程实践、创客活动、项目研究等,提升科学类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调动相关力量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鼓励并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学家、理工科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
9月起北京中小学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 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
如何应对秋季“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产生的本质,其实就是从假期到学期的转变。这一过程中儿童青少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作息的迅速变化,学习、睡眠时间被固定,对自由时间的掌控感大幅降低,将给儿童青少年从生理到心理带来双重适应困难。其次,开学意味着更多的学业任务和压力,儿童青少年从安逸的假期心态突然进入不同模式,难免滋生紧张、不愉快等不良情绪。除此之外,不愿与家长分离、担心校内的人际关系、因升学或转学带来的适应困难,也都是“开学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相比春季,秋季开学环境更复杂:学生需应对更高难度的课程,重建社交圈,或面对好友分班、老师更换等变化。此外,秋季日照缩短、天气转凉,这会影响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平衡,成为学生情绪波动的生理诱因。
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开学综合征”?
1. 从生活习惯入手
家长应该至少在开学前一周就开始有计划地带领孩子适应开学生活,如逐步规律作息,将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至与开学后的作息一致;鼓励保证良好的进食习惯,健康均衡饮食,尤其关注减少高糖食品、碳酸饮料等摄入;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在家中设定“无屏幕时间”,与孩子一起避免网络沉迷;培养孩子运动的良好习惯,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放松全身肌肉,促进大脑内啡肽的分泌,也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2. 从对孩子的观察入手
开学前,家长可以主动询问孩子是否做好了开学的心理准备,同时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无精打采、唉声叹气等情况,是否在距离开学日期越近的时候这些表现越明显。而在真正开学后,更应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询问孩子在学校中的感受,如是否与老师、同学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在学习中感受到困难(注意力无法集中、内容难以理解)等。
3. 从孩子自身入手
许多孩子对于“开学综合征”存在易感性,如人际支持差、学习成绩差、自尊水平不稳定等。家长应该注重对于孩子的全面培养,帮助他们增强沟通技巧,提升融入群体的能力;寻找适切的学业目标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形成合理健康的学业压力管理模式;协助孩子发现兴趣爱好,并从中培养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些日常养育的改变都有助于孩子形成对于“开学综合征”的免疫力。
4. 从家庭系统入手
如果观察到孩子真的出现了“开学综合征”,家长也需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良好的家庭氛围成为孩子最有力的支持系统。家长应做到理解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尝试帮助孩子厘清当前的感受,表现出与孩子一同攻克难题的信心与行动,而不是认同甚至放大孩子的情绪体验,或者反过来加以指责,最终让问题愈演愈烈。
5. 从外部支持入手
除了安抚孩子的情绪外,家长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评估孩子当前的情况是否需要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和指导。有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乃至整个家庭正常的生活,这时家长应该积极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评估,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家长也可以通过接受心理教育、学习稳定化技术或其他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困难。
整合自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编辑 马浩歌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