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布鲁克林博物馆 翻译/王睿
古埃及的猫
在古埃及人的世界观中,人和动物共享这个世界。古埃及宗教信仰的基础是对自然的崇拜。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被古埃及人赋予神话的色彩与内涵:这是某种神造的力量。神的力量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野生和驯养的动物都有可能是神性的具象。古埃及人虔诚崇拜的神很多都带有动物的特征。
猫在古埃及,与其他许多被赋予神性的动物一样,享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与后来古希腊-罗马时代或是中世纪不同,猫在古埃及文化中是全然正面的形象。猫的驯化大概发生在旧王朝到中王朝时期,此时,拟声词“Miw”第一次被文字记载,即“猫”的意思。
在现代家猫出现以前,古埃及最常见的猫亚种是“Felis Libyca bubastis”,一种带黑褐色斑纹的黄褐色猫。这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非洲野猫和现代家猫之间的过渡形态。这种猫的体型较大,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北部的湿地和沼泽中,以捕捉幼鸟为生。在阿比多斯发现了埃及野猫最早的生存痕迹。这些猫比现代家猫的体形要大,四肢长而尾短,头部相当小,体重约在3.5~6.5公斤之间。
猫通过捕捉老鼠而赢得古埃及人的尊重,久而久之它们和人类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最早关于古埃及人与猫关系密切的证据是在前王朝时代早期。在Al-Badari和Al-Mustangidda的一些古埃及村落周边的石室墓冢群中,发现了猫陪葬的现象。这些猫还属于较为原始的野猫,通常会因为体形庞大而被误认为是狮子或豹子等大型猫科动物。此时,猫应该还没有被驯化,因为这一时期并没有发现表现猫与人类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文物或图像。
从目前已发现的文物来看,埃及浮雕和壁画中猫的形象至迟到第4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才出现。如今在梵蒂冈博物馆保存的一块出土自第4王朝墓穴的古埃及浮雕,就显示了埃及野猫轻巧走过纸莎草沼泽地的情景。到了第12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900年),在贝尼哈桑的墓室壁画中发现了几只埃及野猫的身影,这些野猫较之几百年前的同类,体型更小,逐渐在向现代家猫的形态靠近。
在第12王朝时期的浮雕绘画和文物中,猫已经作为家庭宠物的形象出现。此时,不仅在绘画或陶罐上有猫的身影浮现,一些诸如化妆盒的小型器皿也会做成猫的形状,从而展示了猫的立体形象。
到了新王朝时期,猫的形象表现更加普遍和多样化。它们是富裕阶层的爱宠,珍爱它们的主人通常是女性,第18王朝时期,在泰伊皇后的王座旁边端坐的宠物猫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女人并不是唯一的爱猫者,男人偶尔也会为它们痴迷。吐特摩斯三世在爱猫去世后,将其放入饰有宗教意义的文字和图画的石棺中,并为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石棺上铭刻的碑文中出现了11处“she-cat”的字眼。而猫矫捷灵动的一面则通过墓室壁画中描绘其捕鱼或鸟的场景表现出来。
第12王朝时期,出现了野猫在纸莎草沼泽地中捕猎的绘画,而到了18王朝时期,此类主题开始在壁画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在第18王朝的吐特摩斯三世统治中期(约公元前1450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卡纳克神庙的书记员内巴蒙家庭猎鸟图。图中的小猫帮助主人将沼泽地中的鸟儿驱赶出来,并贪婪地将三只鸟儿置于爪下,显得狡黠而活泼。
猫捉老鼠的主题也经常出现在古埃及的文化和艺术之中。第11王朝时期贝尼哈桑一处墓地的壁画上绘有猫与老鼠对峙的场面。在贝尼哈桑还发现了猫的陵墓,它们享受着极高的丧葬礼遇,被做成木乃伊,埋在专门的金字塔里。一道中王朝时期的数学应用题中还同时出现了“7所房子,49只猫和343只老鼠”的字眼,说明猫不仅在农业生产中,也在家庭生活里发挥着捕捉老鼠的重要功能。
猫在古埃及的文化中寓意吉祥。一本新王朝时期析梦的纸莎草文献中有这样的描述:“如果一个人梦见了猫,这预示着丰收的好运气会降临其身。”这表明了猫在古埃及社会中的经济和文化地位。
猫的神圣化
古埃及是农耕国家,粮食作物容易出现虫害和鼠害现象,猫是捕鼠能手,它们因减少和控制这些农业灾害而赢得古埃及人的尊重。另外,由于优雅迷人的外形和神秘性格,它们自然也成为令古埃及人迷恋的生活伴侣。而猫在埃及文化中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则来自于它与古古埃及三位重要神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古埃及神话中,与猫相关的神主要有三位。太阳神拉·哈拉克提是埃及神话中的创世之神,他分出天地,创造了人类和世间万物,处于埃及神谱的最高端。在著名的《死亡之书》中描绘了太阳神拉化身为猫,杀死阻止太阳东升西落的恶蟒阿波菲斯的故事场景。另外两个则是战争女神赛克迈特和欢愉女神贝斯特。
在王朝晚期,猫的特性通常被描述为优雅和欢乐。但其实在古埃及的史前时代,由于猫和狮子同属猫科动物,具有凶猛和贪婪的共性,人类对它们的认知往往被混在一起。
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史料显示出第22王朝——利比亚王朝对猫有特别偏好。狮子是利比亚人崇拜的图腾。大概在公元前3200年前后,利比亚人将他们狮子崇拜的信仰文化带到其在古埃及的第一个定居点——贝斯特,之后利比亚人对狮子的神圣感情才逐渐转移到生活在尼罗河三角洲沼泽中的另一种猫科动物——猫的身上。贝斯特的早期居民是如此迷恋这种猫科动物的动人特性,因此愿意赋予它们神性,令其共享众神殿的荣光。
如果从利比亚人的原始图腾是狮子的角度来看,贝斯特女神的原型动物很可能是狮子。然而也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相信贝斯特女神的动物原型不是猫。根据后人的理解,猫神贝斯特是狮神塞克迈特摆脱野性之后的温驯化身。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贝斯特女神本身的形象也并不固定,她时而是猫首人身,时而是狮首人身,这主要取决于古埃及人想要赋予她的性格特征是温驯还是勇猛。只是到了后来,野性让位于驯服,贝斯特女神才逐渐以猫的形象固定下来,演变成一尊掌管爱、音乐和舞蹈,并代表丰饶和多产的欢愉女神。
尽管在后来贝斯特女神温驯和善的一面被特别强调,但是一些皇家碑文中仍然会经常提到贝斯特是令敌人生畏丧胆的战争女神,在这里,贝斯特又表现出赛克迈特的神格特征。在现代人对古埃及的文化想象中,猫身上那种令人恐惧厌恶的残暴特性可能被古埃及人转化到了他们的战争女神赛克迈特身上。但古埃及的史料显示:即使是被称为灭世女神的赛克迈特,在古埃及人眼中也是勇敢和胜利的化身。猫与狮子都是被古埃及人崇拜并赋予神性的神圣动物。
巴布斯蒂斯是贝斯特女神的崇拜中心,但是对贝斯特的崇拜却并不只限于此。除了巴布斯蒂斯,贝斯特在其他地区的势力并不强大。根据较弱势的女神会寻求强势者支持的法则,除了狮子女神赛克迈特之外,贝斯特女神还常常和其他强势女神联系在一起。比如雨神泰芙努特、天空之神梅赫特、月神穆特。
当强调贝斯特友好和善一面的时候,她还常常与爱神哈索尔连为一体。爱神哈索尔被认为同时具有猫神贝斯特和狮神赛克迈特的特性:愤怒如赛克迈特,而怜悯如贝斯特。在马迪奈的一座石碑上,两只小猫位于哈索尔侧边,爱之女神强化了猫的母性化意象。贝斯特女神与众多埃及神话中具有母性的女神联系在一起,充分证明了其最突出的神性:象征丰饶和多产的旺盛生育力。
猫神贝斯特的演化史
在旧王朝时期,贝斯特女神就开始以猫头女人身的形象经常出现,特别是在皇室建筑中。此后,这一形象贯穿了整个古埃及的历史。猫首人身的贝斯特穿着紧身长袍,并携带多种象征其神圣地位和神性的器物。在王朝晚期,贝斯特女神会经常穿一件条纹紧身礼袍,条纹图案被认为是其原型斑纹猫的生动再现。
旧王朝时期,贝斯特已经成为统管上下埃及的女神,当时的很多法老都将贝斯特视为王权的象征。由于皇室对贝斯特的大力尊崇,在第5王朝时期贝斯特开始出现在普通人的名字当中,而到了第12王朝时期,带有“Bastet”字眼的名字变得越发普遍起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贝斯特神庙建于第6王朝(约公元前2400年),建造者为佩皮一世。这座神庙在随后的600年间一直在使用。在佩皮和他之后的两个继任者的金字塔陵墓中还发现了三处与贝斯特女神有关的文献。它们被刻在法老陵寝的墙壁上:第一处表达了对贝斯特女神的忏悔之心;第二处将贝斯特女神与法老的母亲联系起来;第三处则认为自己的心灵和贝斯特女神的灵魂息息相通。
贝斯特女神常常被视为埃及法老母亲的象征。最后一任埃及本土人法老内克塔内布二世在其“cartouche(常印有古埃及帝王或王后名号的长方形或椭圆形边框)上同样声称自己是“贝斯特的儿子”。
至迟在旧王朝时期(公元前2613~2160年),巴布斯蒂斯就已经是猫神贝斯特的崇拜中心。巴布斯蒂斯是利比亚王朝时期(公元前1070~747年)最重要的城市,它因优越的地理和政治位置而繁荣壮大,当巴布斯蒂斯的重要性凸显,在第22王朝时期(公元前945~715年)贝斯特也由地方神上升为国家神。奥索尔孔一世和奥索尔孔二世为其建造的贝斯特神庙被希罗多德盛赞为“整个国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此后的400年间,古埃及人对猫神贝斯特的崇拜达到顶峰。
巴布斯蒂斯的强势地位一直维持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希伯来先知以西结预言:“亚文和比伯实的少年人必倒在刀下。这些城的人必被掳掠。”预言中的“比柏实“即为“Per-Bastet”,指巴布斯蒂斯城,意为“贝斯特神殿”。
然而,100年后来到埃及的希罗多德却书写了他在巴布斯蒂斯看到的繁荣景象:美丽的贝斯特神庙和盛大的贝斯特节。贝斯特节是“一年一度最快乐、最受人欢迎的节目”,从4月开始,长达50天,在此期间,“男男女女拥挤在船上,唱着放荡的歌曲,讲着放荡的笑话,沿河流航行到巴布斯蒂斯城,在那里他们纵酒欢歌以示庆祝。”巴布斯蒂斯最终衰落于古埃及的罗马化时代,而不是以西结预言的公元前600年。除了巴布斯蒂斯,贝斯特节在赫拉克雷奥波利斯、底比斯等地也都有举办。
在贝斯特女神崛起的400年间,她和她的动物原型——猫在古埃及传播开来,庇佑着那些虔诚崇拜她的信众。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一尊青铜塑像——“Gayer-Anderson cat”证明了贝斯特女神的神圣地位。这只青铜猫带着圣甲虫形状的黄金耳环和鼻环,颈上环绕着坠有荷鲁斯之眼护身符的银质项圈。圣甲虫和荷鲁斯都是古埃及重要的神明,贵重的饰物说明该青铜雕塑的非凡地位,它被认为是贝斯特女神的神圣象征。
贝斯特女神并不仅仅受皇室贵胄的青睐,其象征丰饶多产的神性特征,也赢得了古埃及普通民众的喜爱,被尊崇为守卫家园的主神。此时贝斯特女神的形象更接近是一只友善慈爱的猫妈妈,她通常与有关家庭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公元前664~630年的一些猫的雕塑中,贝斯特女神手持叉铃(一种类似哗啷棒的乐器),周围环绕着一群幼猫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王朝晚期,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青铜猫小型雕塑十分流行,这都表明了贝斯特女神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古埃及的普通民众往往将猫精心养育在家中。作为贝斯特女神的化身,他们认为猫可以念动咒语帮助自己的家庭免灾消难。同样,猫作为神明的象征也被豢养在寺庙中,享有神圣崇高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是酬神的祭品,很多猫都是非正常死亡。这些猫被精心挑选出来做成木乃伊,献祭给神或是兜售给虔诚的信徒。
至迟到第18王朝时期,不仅在巴布斯蒂斯,猫的陵墓还广泛分布于阿比多斯、丹德拉、塞加拉、科普托斯、巴斯达丘和底比斯等地。数量巨大的猫木乃伊发现于哈尼贝桑,这里也曾是另一位狮子女神帕赫特的崇拜中心。波斯化时期,在贝尼哈桑,尼罗河岸边猫的墓地延伸有半英里之长。在王朝晚期,还出现了关于杀猫罪的严格法律,不论这种杀害是否故意,一律判处死刑。猫在古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当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将猫放在两军交战的阵前时,他们竟拒绝进攻,从而战败。
希腊-罗马化时代,随着古埃及文明的没落,猫也从神界跌落至凡间,重新回归到家庭宠物的普通角色。但是贯穿几千年古埃及历史的猫崇拜的传统不会随便消失。今天,我们还是会轻易就发现,在现代埃及社会中,农人仍会祈求猫神贝斯特给自家孩童带来最神圣的庇佑。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5.08月刊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