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9月份开展北京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市将集中优势资源、汇聚各方力量,联动在京科研院所、高校、学协会、科普场馆、科技型企业、社区等各类主体,在全市16个区及经开区精心组织开展近3000场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连续三年居全国之首
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施行,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根据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统一部署要求,北京市将于今年9月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市纲要实施办副主任孟凡兴表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将“全国科普日”拓展为“全国科普月”。相较于以往9月第三周的“一周活动”,“全国科普月”的核心在于推动科普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将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实施五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等六大重点工程,集中展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顶尖科研团队风采、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新模式,开展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不断提升,连续三年居全国之首。
将推动一批高校、企业园区实验室免费开放
市纲要实施办各成员单位将举办一系列主题特色活动,16个区分别举办区域主场活动,近百所高校院所科协、200多个市级学会,以及1000余家企业、园区科协将结合各自领域资源优势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主题活动,还将重点推动一批高校、企业园区的实验室、生产线和展馆展厅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联动120家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参与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全市协同联动,做到日常有活动、周周有重点,为首都群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科学文化盛宴。
科普月活动围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举办系列主题专场活动。依托北京科学中心聚焦青少年群体,推出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大会暨北京科学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体验主场活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国际种业会展中心举办农业科普活动;会同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在红领巾公园举办国防科普展览展示活动;与市社科联在北京大观园联合主办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首次在北京地坛书市举办主题为“探秘科学,悦读未来”京津冀科普阅读嘉年华活动;在昌平区、平谷区开展科普专场活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进基层。
北京科学中心新设“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北京科学中心主任苏国民介绍,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市科协将举办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大会暨北京科学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体验主场活动,依托科技场馆资源优势,集中开展1000余场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品牌。
其间,北京科学中心将在原有日常展教活动基础上,新推出三大核心展教活动区域,包括焕新“生存”常设展区,新设国际交流合作展区和“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呈现“室内+户外”“理论+实践”“观摩+体验”的立体化科学教育应用场景。
据介绍,“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汇集了丰富多彩的互动版块和科教内容,集中展示北京科学中心特色科学课程,特别推出北科学堂、北科展教坊等“北科”系列品牌,更有流动科技馆、春华秋实自然绘以及针对3-8岁儿童开展的北科童行等特色课程活动。该展示区将于9月12日至21日开放,届时可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预约参与。
整个9月,北京将沉浸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实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重点、场场有精彩”。市民可通过关注“北京科协”“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全活动日程、亮点推荐及参与攻略,预约青少年科教活动席位。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