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颐和园“园说”新展开展,回溯国宝南迁北返守护之路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2025-08-15 11:33
展览以颐和园藏文物为主,同时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机构珍藏。

8月15日,颐和园年度大展“园说Ⅶ——南迁北返 移珍永续”在颐和园博物馆、德和园扮戏楼正式开展,展期将持续至11月16日。本次展览以1933年至1951年颐和园文物南迁北返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160件/套历经战火洗礼的珍贵文物,生动再现国宝跨越十八载、辗转万里的守护历程。


8月15日,“园说Ⅶ——南迁北返 移珍永续”在颐和园博物馆、德和园扮戏楼正式开展。颐和园供图

 

展览设四个单元,包含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珍藏

 

本次展览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推出的年度大展,延续了“园说”系列展通过文物讲述园林故事的传统,且首次让文物成为历史的“自述者”,带领观众重回历史现场。展览以颐和园藏文物为主,同时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机构珍藏,共同见证那段波澜壮阔的文化抗战历程。

 

展柜中,清代郎窑红观音尊、清康熙年间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各类山子及颜色釉瓷器静静陈列,每一件文物背后都镌刻着守护者“誓与国宝共存亡”的誓言。

 

颐和园副园长荣华介绍,“文物南迁”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守护中华文明根脉的一场旷世壮举。当时,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古物陈列所、历史博物馆、先农坛、北平图书馆等众多机构所藏文物,为避战火被迫踏上南迁之路。

 

展览共设四个单元,分别是“旧宫新生”“战火征程”“故园归梦”以及“重访南迁”,其中前三个单元在颐和园博物馆展出,聚焦颐和园文物南迁北返的具体过程;第四单元则设在德和园扮戏楼,展现整个文物南迁北返的宏大历史。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颐和园供图

 

手写装箱清单等珍贵档案影像唤醒尘封的历史记忆

 

博物馆综合展厅设计融合古建特色,采用对称式布局,中央展柜陈列着珍贵宫廷钟表,钟表的背景幕布循环播放着《重返南迁路》微纪录片:镜头追随策展团队探访上海法租界仓库旧址、重庆安达森洋行旧址、乐山安谷祠堂等文物南迁关键站点,配合专家解读、1933年行政院密电及手写装箱清单等珍贵档案影像,唤醒尘封的历史记忆。

 

博物馆影壁区域还原了“1933年文物装车”的历史场景:排子车、钉封木箱和人物雕塑重现了当年北平深夜抢运文物的紧张时刻。背景墙上清晰标注着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关键迁徙节点,参观者可以在此化身“文物押运员”,通过互动拍照体验那段刻不容缓的历史时刻。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颐和园供图


展览的第三单元“故园归梦”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对颐和园北返文物进行重新分配为背景,向观众呈现颐和园文物的东归过程及“北返颐和园文物清点鉴定分配临时委员会”对北返文物的分配情况。此次文物划拨为日后颐和园博物馆的成立打下了藏品基础。

 

观众可线下参与文化互动活动

 

德和园扮戏楼作为第四单元的展区,集中展示了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等单位参与南迁北返的文物精品。

 

颐和园为配合“园说Ⅶ”特展,还策划了线上线下互动活动。观众可以通过线上探展视频了解展览内容,还能在现场参与“‘溯吉祥之源’非遗如意木雕技艺体验”及“‘方寸之间’篆刻印章体验”两项活动,在亲手制作纪念品的过程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展览资讯:

时间:2025年8月15日至11月16日

地点:颐和园博物馆、德和园扮戏楼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来颐和园沉浸式体验国宝的“南迁北返”守护之路
北京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展老城岁月温情
娱乐
大戏看北京9月文艺资讯丨芭蕾舞剧《鹤魂》十周年纪念演出开演
娱乐
大戏看北京9月8-14日文艺资讯丨用话剧《屠夫》铭记历史
娱乐
大戏看北京7月21-27日文艺资讯丨跟着音乐剧《甪端》游故宫
娱乐
大戏看北京7月文艺资讯丨奏响 “运河华章”,绘就红色精神长卷
娱乐
日本茶事: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5月文艺资讯丨五月演出精彩纷呈
娱乐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大戏看北京”春节特刊暨2月文艺资讯丨新春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