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被舆论围观的团播,开始了行业全面自律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马小龙
2025-08-07 19:15
团播行业参与各方正由“被动合规”走向“主动自律”,以合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团播行业进入舆论视野。图/IC photo


8月6日,抖音直播在广西南宁组织“团播机构高质量发展恳谈会”,会上,多家直播机构代表联合发起倡议:合法合规经营、抵制不良内容、保障从业者权益、推动团播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团播这一直播领域中的新型文化生产与消费形式,悄然走进大众舆论视野,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不仅在一些自媒体博主群体中掀起了体验风潮,越来越多的机构媒体也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持续追踪其发展动态。


据新华网报道,自2022年兴起以来,历经3年发展,团播正成为直播领域的新增长点。从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到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借助“组队才艺PK”“即时反馈”等玩法和强综艺感、互动性、声光电效果,团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公众的日常娱乐需求。


然而,在为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直播内容同时,这一新兴形式所潜在的一些风险也逐渐被舆论聚焦和放大。如同任何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都会面临成长阵痛一般,团播在发展初期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令其陷入舆论漩涡。


据媒体此前报道,随着大量机构、公会的涌入,这一形式的不规范之处也逐步显现:公司跑路、欠薪、直播擦边等乱象开始浮出水面。这些问题的浮现,不仅让从业者和消费者权益受损,也损害了行业信誉。


在此背景下,一些平台率先意识到问题所在,出台相应治理规则。如抖音升级团播管理规范,从内容、主播行为、公会经营等维度提出系统治理手段。如今多个团播公会主动发起倡议,补上了行业规范发展过程中,“自律”这一环。


在团播行业引起高度关注的当下,这一倡议释放了各方凝聚共识的积极信号。如果说此前平台发布治理要求是为团播规范发展戴上“紧箍咒”,直播公会的联合表态,则是从行业主体内部发力,将平台的外部规则内化为机构的自觉行动准则,形成了“平台引领规范、机构主动自律”的双轮驱动格局。


而据了解,这次团播机构的联合倡议也直指团播暴露出的低俗擦边、诱导打赏、主播公会合约纠纷等典型问题。多家直播机构代表表态:将规范签约、如实履约,保障主播合法权益;杜绝炒作高额打赏、欺诈诱导消费、低俗恶俗直播等不当行为;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履行机构管理责任,对旗下主播违规行为担责。


这些颇具针对性的举措,是团播行业迈向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像“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共识,有望避免MCN违法违规录用未成年人;“规范签约、如实履约”的表态,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欠薪、主播退会难等乱象的出现。


长此以往,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以淘汰那些不良从业者和机构,在更好保障从业者权益的基础上,也让真正有实力、有品质的团播内容和机构脱颖而出。


事实上,这并非抖音首次在团播行业合规层面发力。早在2023年,抖音就率先采取了针对团播的规范性措施,发布了《团播内容管理规范》,直指低俗擦边、叫嚣PK等行为。今年7月30日,抖音再次宣布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对团播内容、主播行为及公会运营提出严格的治理要求。


这种主动为之的态度表明,平台有意愿以健康发展为目标,对团播等新业态不断校准。这种校准不仅体现在对野蛮生长期乱象的治理,也体现在对正当从业者权益的保护。


而从平台主动治理到机构联合倡议的演进,也标志着团播行业参与各方正由“被动合规”走向“主动自律”,以合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更何况,从其制作流程上看,作为一种更高度分工、集体协作的直播业态,团播的生产模式本身就蕴含着规范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文化消费形态,团播在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在发挥着更广泛的社会价值。据介绍,团播的前台通常需要5-7个主播,幕后需要搭配1.5倍人数的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运营,以及妆造、舞蹈、服装等中台部门。因此,人们也期待,随着行业逐渐规范和健康发展,团播行业可以创造更多优质的岗位,继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


实际上,作为直播业态的细分领域,团播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实并未突破传统的直播范畴。而从就业、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等层面看,团播生态实际比此前的诸多直播形态呈现出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就此去看,在呼吁加速治理这一新兴行业发展初期存在的诸多乱象同时,也不妨理性看待其社会价值,避免出现“一棒子打死”的情况。


还要提醒的是,要想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这一行业,并在其中实现自身梦想,团播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过社会认知这一关。近年来,虽然很多社会公众早已认可直播的价值,但随着直播新形态的出现,一些人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认同,舆论批评的声音不可避免给投身其中的年轻人带来压力。


要想改善这样的刻板印象,一方面,团播行业本身要更加自律,以更加规范的管理杜绝出现“幺蛾子”;另一方面,也需要持续向社会公众普及其中的社会价值,以实打实的动作消除年轻从业者可能背负的职业羞耻。


说到底,团播行业的规范发展,是市场驱动的必然。而在社会形态逐渐多元的当下,面对新兴行业的蓬勃涌现,既要以刚性约束督促行业守好合规底线,也要对有价值的领域给予必要的包容。也因此,唯有构建起 “规范筑底、包容护航” 的发展生态,才能更好促进相应产业的繁荣发展。


撰稿 / 刘亚安(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相关推荐
真律所里的假律师,网红“西绿”是如何塌房的?
时事
新京报联合北京消协发布“双11”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