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电动车电池经过检测,各方面都合格,给您贴一个绿码,但平时充电还是要注意安全,一定不要在室内充电。”8月5日,在东城区国瑞城小区的广场上,手持检测仪的师傅正对参加活动的居民车辆逐一“体检”,根据检测的情况发放代表正常的“绿码”与代表高风险的“红码”。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这是东城区城管委在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治理上的一次新尝试,在全区范围内对居民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情况进行免费检测。检测属于自愿性质,但针对检测出的不合格电池,将由街道、社区联系居民,提醒居民及时进行更换。
工作人员检查电池内阻、电压是否正常。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电池存在高风险将贴“红码”
位于东城区的国瑞城小区紧邻崇外商圈,总面积0.16平方公里,小区内有居民4058户,不少居民日常出行都离不开电动自行车。
崇文门外街道前期摸排发现,国瑞城小区内现存电动自行车1000余辆,近30%的居民日常会驾驶电动自行车出行,但是大家普遍对自己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安全情况并不了解,于是特意开展这场活动,消除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8月5日早9点,国瑞城小区中心广场上,由区城管委联合北京全来电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电池安全检测服务台前围满了居民,他们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排队、登记参与电池“体检”。除了本小区的居民,不少周边小区的居民也特意前来进行电池检测,街道还专门动员了周边的商户以及商场内的企业员工参与,进一步扩大安全保障的覆盖范围。
记者注意到,检测前需要居民提前登记人员、车辆、电池信息,以便检测完成后进行赋码操作。据了解,检测为正常的电池和车辆赋“绿码”,高风险赋“红码”,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监管工作,后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扫码查询处理。
居民苑大爷的电动车买了有一两年的时间,平时主要用于接送孩子。工作人员检测后,确认电池安全性正常,将代表正常的“绿码”贴在电池上。“您这块电池没问题,不过日常要多注意电池是不是有鼓包、漏液以及充电接口有没有被腐蚀等情况。”工作人员在完成检测后,还简单介绍了一些日常电池自测的方法。
工作人员对居民的电动自行车电池进行安全检测。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四步速检排隐患
据检测方、北京全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朱晓鹏介绍,电池检测主要分为四步,整个检测过程耗时不超过10分钟。
第一步是查外观,主要看电池是否破损、漏液、变形、烧蚀、尺寸不匹配、接口破损等;第二步是查标签,确认电池的标称电压是否≤48V以及额定容量和使用年限是否符合规范;第三步和第四步分别是测内阻和电压,通过手持式电池内阻测试仪测量电池内阻是否≤0.5Ω、电压是否≤60V。
今天的现场检测中,绝大多数市民的电动车电池都属于合格状态,但也有个别车辆的电池被贴上了“红码”。一位居民说,最近他发现自己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明显变短了,想着这个车也骑了三四年了,就来检测一下。经检测发现,这辆电动车的电池不仅充电接口有些腐蚀,电池的内阻和电压也都达到了非正常数值,存在安全风险。
“我说怎么感觉有时候充电的时候电池特别烫呢,原来是已经不安全了,我得赶快去换块新的了。”该居民说。随后,工作人员按照要求给这块电池贴上了“红码”,并登记了居民信息。据了解,后续将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督促、引导居民自愿更换电池。
东城区城管委能源管理科科长王冕表示,这次活动,区城管委联合专业力量深入社区,目的就是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自己车辆的安全情况,消除安全隐患。未来两周,东城区还将陆续在永定门外、天坛、体育馆路等6个街道的核心社区推广该模式,争取在一个月内完成全区范围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检测工作。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白爽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