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汇总丨北京召开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 通报强降雨致灾情况
新京报 编辑 常江
2025-07-31 19:35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此次极端强降雨造成的伤亡情况。目前救援情况有哪些最新进展?灾后恢复重建将如何展开?一文读懂。


图片来源:新华社


北京通报此次极端强降雨造成的伤亡情况


今天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全体起立,为遇难人员默哀。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7月23日到29日,本市遭遇极端强降雨,密云、怀柔、平谷、延庆4个北部山区突发山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截至7月31日12时,全市因灾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其中,密云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失踪失联人员中,有4名是一线抢险救援的村干部。


北京北部山区31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这次洪涝灾害共造成30余万人受灾,2.4万间房屋受损。本轮极端强降雨中,北部山区31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6月1日以来,全市降雨量比同期增多75%。本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山区,密云区平均降雨量366.6毫米,平谷区平均降雨量347.9毫米,怀柔区平均降雨量230毫米。


上述地区局地多点降水量都达到了500毫米以上。密云郎房峪达到573.5毫米,怀柔东峪的最大小时雨强达到95.3毫米。强降雨形成山洪,叠加上游来水,破坏力极大。


北京北部山区中40个乡镇、31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在此次极端强降雨的过程中损毁严重。初步统计,交通设施方面,主要受灾区公路受损756公里,桥梁受损242座,25个乡镇的90个行政村出行受阻。在电力设施方面,6条十千伏供电线路,93条支路受损,213个村断电。在通信设施方面,72条光缆受损,820余公里通信线路受损。


北京共营救受困群众5400余人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本次灾情发生后,全市共转移群众10.4万人,营救受困群众5400余人。


“灾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救援抢险救灾工作,迅速组织力量转移群众10.4万人,全力搜寻被困和失联人员。”夏林茂介绍,目前,共营救受困群众5400余人,积极救治伤亡人员。目前,相关的救援仍在进行当中。


连日来,本市一刻不停地抢险抢修抢通,全力做好转移安置等救灾救助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今年以来北京累计降雨量539.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7%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关于降雨的总体情况,今年以来北京累计降雨539.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7%。6月1日以来累计降雨432.7毫米,比同期增多75%。本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平均降雨量:密云区366.6毫米,平谷区347.9毫米,怀柔区230毫米,其间极端强对流天气极为罕见,上述地区局地多点降水量都达到了500毫米以上。


这次强降雨给密云水库的调度运行带来了很大压力。7月26日21时,入库流量由569立方米/秒开始激增,6小时后就达到6550立方米/秒。这么大的流量,5分钟就可以把颐和园的昆明湖灌满。


北京:所有受灾行政村已实现应急供水


新京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连日来抢险、抢修、抢通一刻不停,全力做好转移安置等救灾救助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力争今天(7月31日)受影响的干线公路全部抢通。所有受灾行政村已实现应急供水。


424条阻断的乡村公路中已抢通了364条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本次424条阻断的乡村公路中已抢通了364条。


目前,424条阻断的乡村公路中已抢通了364条,力争今天将干线公路全部抢通。213个断电的行政村已恢复了105个,72条损毁的通信光缆已恢复23条。1971个退服基站已抢通638个。


在转移安置方面,利用体育馆、学校、保障性住房、村委会等场所,集中安置受灾群众。紧急调拨了15类、30万件日常生活和抢险救灾物资,配备医护人员和相关药品。


在灾后防疫方面,对87个重点区域开展消毒工作,消杀的总面积达到162万平方米。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营救被困群众1879人,设立22个前沿指挥所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吴振坤介绍,本轮强降雨期间,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累计接警1.6万余次,营救被困群众1879人、疏散转移3521人。


吴振坤介绍,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总队及时启动了防汛应急救援一级响应,全市498个队站、1.5万名指战员全部进入临战状态。总队专门制订跨区域救援方案,在警情集中的密云、怀柔、平谷3个区分别成立前沿指挥部,同步设立22个前沿指挥所,调集特勤、朝阳、海淀、丰台、大兴、昌平、顺义、开发区等12个支队,1816名指战员、166部消防车、62艘舟艇跨区域增援灾害较重地区。结合密云水库泄流安排,在密云、顺义、怀柔、通州等四个区的泄流区段,部署消防救援人员326人、消防车62辆、救援舟艇44艘,协助相关部门对河道开展巡堤巡线,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视频来源:新京报知道视频


密云全区约11.3万群众受灾,共转移20个镇街205个村1.6万余人


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介绍密云防汛救灾情况。


在这轮强降雨过程中,密云区受灾最严重。据初步统计,密云全区17个镇162个村受灾,房屋受损3.1万余间,车辆受损6994辆,10条公路受损。全区约11.3万群众受灾,因灾死亡37人,其中含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31人。防汛救灾过程中,全区共转移20个镇街205个村1.6万余人。


本轮强降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降雨时间长,长达7天;二是降雨总量大,全区平均降水量366.6毫米,局地最大降水量为573.5毫米(郎房峪);三是连续发生极端强对流天气,26日晚到28日上午连续两次出现3小时累计降雨量超过180毫米极端情况,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


全区受灾最重的太师屯镇,上游的干峪沟12小时降雨量达到290.7毫米(特大暴雨级别),同时清水河水位暴涨,降雨、山洪、河流洪水叠加。28日清晨,清水河流量骤增,最大流量达每秒2800立方米(超百年一遇),是平时流量的1500倍,迅猛的来水进入太师屯镇区,造成巨大灾害。


据初步统计,全区17个镇162个村受灾,房屋受损3.1万余间,车辆受损6994辆,10条公路受损,105个村电力设施损坏,684处通信基站退服。全区约11.3万群众受灾,因灾死亡37人,其中含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31人。


该养老中心位于密云水库上游的太师屯镇,当天共有77人,其中工作人员8名,69位老人中有失能半失能55人。28日清晨,洪水冲进街道,整条街被淹没,最深处达2米。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力量迅速出动,7时抵达照料中心附近,但因水流湍急,救援力量难以进入。经过多方努力,10时许陆续救出被困人员,搜救工作持续到第二天,在此期间陆续发现多名老人不幸罹难。


“这些老人都与我父母的年龄相仿,却因为暴雨灾害不在了。我们同样也非常难过、深感悲痛。在此向所有遇难者表示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余卫国说,“深刻反思这起事件,我们工作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汛期前,密云区按照工作预案,根据天气预警情况,提前对险村险户统计台账上的群众进行转移避险,全区共转移20个镇街205个村1.6万余人。


“长期以来,养老中心所在镇中心区域都是安全的,预案没有将其列入转移范围。这说明我们的预案是有漏洞的,我们对于极端天气的认识是不足的。”余卫国说,惨痛的教训警醒了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踏踏实实落实到措施上。痛定思痛,我们要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特别是涉及老人、孩子以及身体不便人士,绝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对待这些问题。平时要加强防灾救灾能力的提高。


密云是密云水库所在地,作为北京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防洪屏障,为守护首都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7月23日持续强降雨以来,密云水库拦洪削峰作用有效发挥。7月27日15时,密云水库开始有序向下游泄流,为确保泄流安全和群众安全,密云区干部群众顾大局、讲政治,库区转移了6个镇927人。水库下游河道沿线共转移12个村5295人。1000多名武警官兵深夜冒雨驰援,在潮河宁村桥区域,紧急搬运沙袋15万多袋,搭建1.7公里临时堤坝,防止河道水流外溢。目前,密云水库泄流平稳。


下一步,密云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防汛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持续做好抢险救援,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切实照顾好大家的生活。持续强化通路、通电、通水、通信,强化生活保障,抓紧恢复受损基础设施。持续紧盯水库、河流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大巡查防护力度,严防次生灾害。科学谋划灾后重建,及时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尽快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拦蓄大量洪水,密云水库7天入库水量达9.1亿立方米


截至7月31日12时,密云水库7天入库水量已达9.1亿立方米,超历史最大1974年7.1亿立方米近三成。截至7月31日12时,水库水位已回落至155.37米,水库大坝安全稳定。


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斌介绍,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是京津冀防洪体系的重要枢纽。这次强降雨过程中,密云水库上游洪水呈山洪叠加的典型特点——


一是峰高,密云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几乎是历史最大值的2.3倍。


二是量大,截至7月31日12时,密云水库7天入库水量已达9.1亿立方米,超历史最大1974年7.1亿立方米近3成。入库流量高于4000立方米每秒的持续时间长达10小时,其间入库水量就高达1.87亿立方米。


三是上涨快,7月27日洪峰流量6550立方米每秒出现时,从569立方米每秒起涨到达峰仅用6小时;28日出现第二个洪峰4550立方米每秒时,从2400立方米每秒起涨到4550立方米每秒仅用3小时。


面对峰高量大上涨快的洪水,密云水库有效发挥了拦洪削峰作用,并实现错峰泄流。水库洪水上涨过程中,经与下游津、冀两省市会商,于7月27日15时启动泄流,流量逐级提升至500立方米每秒,7月28日再次相机逐级调整下泄流量,控制下泄流量1120立方米每秒,洪峰削减率达82.9%。尽管这次洪水过程中,山洪对水库上游造成了极大冲击,但由于有了密云水库的有效调蓄,阻止了洪水对水库下游北京、天津、河北区域的冲击。


7月29日23时,水库水位上涨到155.59米,达最高峰值;7月30日9时,水库水位开始回落,截至7月31日12时,已回落至155.38米。“水库大坝安全稳定,请大家放心。”刘斌介绍。


“在密云水库防洪调度过程中,密云区库区927名群众和下游5000余名群众,怀柔、顺义、通州区25509名群众,提前临时转移,为水库调蓄泄流和应对可能的更大洪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支援堤防巡查抢险,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共同保障了水库调蓄和泄流平稳有序。感谢大家为此付出的努力。”刘斌说。


目前,北京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密云水库及下游河道管理范围依然处于防汛一级响应区,水务部门提醒市民,务必避开水库河道危险区域,确保安全。北京水务将继续协同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综合分析未来降雨和后续来水,及时研判密云水库水位变化趋势,努力做好水库后续防汛调度。


怀柔区委书记就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答新京报记者问。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北京怀柔区170个村庄受灾,灾害影响人口近10万人


这次强降雨,全市最大小时雨强在怀柔区。怀柔区委书记张强介绍,全区170个村庄受灾,累计转移群众15380人。


这次强降雨,全市最大小时雨强在怀柔区琉璃庙镇东峪村,为95.3毫米,该地区位于京北山区,山地高差大、坡度陡,人口主要集中在山谷狭窄地带。强降雨发生后,琉璃庙镇内南北连接北京与河北的主干道111国道,东西连接延庆与密云的234国道全部阻断,8条区级公路受损严重,乡村路基本损毁,沿主干道铺设的主光缆全部中断。


初步统计,全区受灾村庄(含自然村)170个,灾害影响人口近10万人,房屋受损1.8万多间,农田、果树、大棚等整体受灾近1.1万亩。琉璃庙镇受灾最为严重,25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道路、电力、通信全部中断,受损房屋近9000间。这是初步的统计结果,有关灾害损失评估正在全面进行中。


强降雨发生后,怀柔区根据雨情雨量变化,迅速启动应急指挥体系,投入全区力量,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力组织群众避险转移。组织消防等专业力量400余人,连夜奔赴琉璃庙镇重灾区以及沿河主干道、行洪区等重点区域,组织群众转移,开展搜救工作。截至目前,累计转移群众15380人,设置安置点107个,区级安置点3个,各安置点专班负责,保障群众生活、就医等需求。针对特殊群体重点保障,对失能失智人员开展专项服务。


怀柔一村干部及其爱人协助转移群众时被洪水冲走,正全力搜救


怀柔区琉璃庙镇位于京北山区。强降雨发生后,党员冲在防汛救灾第一线,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及其爱人,在组织群众转移时不幸被洪水冲走,目前正在全力组织搜救。


怀柔区委书记张强介绍,怀柔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区1100多个基层党组织、1.5万名党员冲在防汛救灾第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58个,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383个,带领群众开展转移安置、自救互救、工程抢险、清淤除障等工作。


在组织群众转移时,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逐家逐户查看转移情况,最后不幸被洪水冲走。其爱人、党员蔡永章,在协助尹春燕转移群众时也不幸被洪水冲走。“我们心情非常沉重,目前正在全力组织搜救。”张强说。


怀柔空投生活物资近3吨,区级以上道路受损段将于明天全恢复


怀柔区委书记张强介绍,怀柔区争分夺秒打通交通“生命线”。目前,111、234国道阻断点位全部打通,具备应急通行条件,区级以上道路受损路段将于8月1日全部恢复。在抢修供电系统方面,受灾村已实现应急供电全覆盖。在保障通信畅通方面,北部山区通信已基本恢复。


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怀柔区通过应急供水车、安装净化设备、空投等多种方式,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需求,目前正在加紧修复损毁供水设施。在保障物资供应方面,已向受灾地区调拨应急物资20.8万件,调配大型无人机56架次,空投生活物资近3吨。


北京:抓紧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谋划一大批重大项目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北京市将抓紧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制订恢复重建总体方案,谋划一大批重大项目。


“这次灾害损失大、伤亡多,我们深感痛心和自责。深刻反思应对本轮强降雨,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在树立底线思维方面还有差距。对极端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不足,防灾减灾预案编制不够完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夏林茂说。


本市将深刻汲取教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全力守护首都的安全。下一步,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攻坚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北京将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生命线”建设,着重提升预报预警能力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为了提升山区防灾减灾能力,本市将提升水利设施、道路桥梁系统的建设水平,着重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生命线”建设,推动平急两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在北京1.6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1万多平方公里山区。同时,山陡、沟深,石头山多,一旦下雨非常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岩石崩塌等自然灾害。最近极端天气频发,应该把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综合提升山区防灾减灾能力和韧性。


首先,统筹规划,提升水利设施、道路桥梁系统的建设水平。现有水库、沟渠、河道、桥梁、堤防等进行梳理,对于目前防洪水平比较低的,进行规划提升。特别是对于密云水库等大中型水库上下游河道桥梁、道路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对于存在的短板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提升整体防护能力。


其次,着重提升预报预警能力,优化调整气象网站布局,完善气象监测体系,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警时间,重点加强直达公众的预警传播能力,让大家更早地获取这些信息。


同时,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生命线”建设,结合灾后重建、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道路,增强山区主通道连通和抗灾能力建设,优化乡村路网结构,提高乡村路网道路建设标准和水平,特别是防灾防洪能力,按照分散化原则,在山区多元、多项、多渠道地建设供电供水和通信设施,实现灾时应急保障自循环。


此外,推动平急两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紧急情况下满足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等需要的乡村公路基础设施,既能满足平时使用需要,又能在应急抢险时发挥作用。持续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广泛开展防汛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资料来源:新华社、北京日报、新京报


编辑 常江

校对 卢茜

相关专题

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

相关推荐
北京召开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 通报强降雨致灾情况
视频
新闻8点见丨非必要不外出!北京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时事
北京洪涝灾害共造成30余万人受灾,2.4万间房屋受损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国家育儿补贴8月下旬陆续开领;北京已抢通57处公路水毁点
时事
机动支队闻警即动,奋战在防汛救灾最前沿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军旗旗面式样发布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北京与暴雨鏖战纪实;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被查
时事
新闻8点见丨甘肃通报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台风“韦帕”登陆广东
时事
新闻8点见丨我国双航母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哪吒2》破113项纪录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今年上半年3.33亿人次出入境;黄杨某甜事件追踪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