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大熊猫国家公园全面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新京报 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张树婧
2025-07-31 12:29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7月31日,国家林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已全面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清晰界定权属、类型及面积等核心要素。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已完成3646个界碑界桩与5000余个标识标牌的规范化布设,实现空间管控可视化。同时,创新推进集体资源共同管理模式,签订了334份合作保护协议,建立了81个共建共管共享委员会,打造8处重点入口社区,提供6500余个公益岗位。

 

四川也全面覆盖推行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同步探索生态保护补偿综合改革,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年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价值双赢。

 

立法层面也实现突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及协同保护管理决定,为管控提供坚实法律支撑。“司法保护形成合力,省高院设立生态法庭、省检察院强化监督,多地创新设立警察大队与生态警务工作站,构建‘立法—司法—执法’闭环体系。”杨志松说,严格落实经营建设活动管控,建立项目准入“审查—监管—评估”全流程机制,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活动,对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等必要活动实行分类审批。

 

据介绍,目前已成功引导40余个工程项目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推动国省重大项目绕避核心保护区,最大限度守护生态空间。编制完成6个专项实施方案,科学划定保护、修复与利用格局,为精细化管理提供蓝图。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成效也较为突出,四川省政府出台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投入省级财政奖补9.56亿元,全面退出200宗矿业权,278座小水电退出249座。

 

在监测巡护体系方面,当地编制的监测体系建设方案获国家林草局批复,卧龙、荥经3套信息系统接入国家生态感知平台。布设红外相机4600余台,划分106个保护网格与663条固定样线,年均巡护达8.5万人次、10万余公里,实现生态动态监测全覆盖。

 

此外,生态修复力度持续加大,完成了33万余亩栖息地修复,重点推进黄土梁等生态廊道建设,恢复大熊猫栖息地2万余亩,雅安片区1.6万亩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成为示范工程。监测数据显示,重点区域野生大熊猫数量增加,野外遇见数逐年上升,种群恢复态势喜人。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建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施行十周年,累计办理带押过户40余万件
时事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看十年,福建的宏伟蓝图这样实现→
新京号
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有了“户口”
时事
全面推进勘界立标,国家公园上了“户口”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