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都市生活中,如何重拾与自然的联结?
新京报 编辑 张婷 何安安
2025-07-30 15:00
放风筝,月光浴,去果园当志愿者,冬季观星、冲浪……《四季野趣》中这份温暖而体贴的自然疗愈清单,不仅有助于每个人缓解生活压力所带来的疲惫、焦虑和抑郁,也能使我们更专注于当下,并在对身边万物的持续了解和接触中,真正地关切自然、回馈自然。

在电子屏幕占据日常的当下,如何重拾与自然的联结?近日,“《四季野趣》:拥抱自然的110件小事”主题讲座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B座报告厅举行。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专家、自然教育推动者王西敏,以《四季野趣》译者和“自然生活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分享了该书,以及在都市生活中随时拥抱自然的秘诀。


“《四季野趣》:拥抱自然的110件小事”主题讲座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社会停摆、人们居家生活的那段时间,《四季野趣》的作者埃米莉·托马斯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中,逐渐找到了恒久不变的慰藉和依靠,那就是自然世界。而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倡导触手可及的日常联结。书中的活动无需远行跋涉——春日赏花、种菜,夏日露营、赏云,秋日打太极、放风筝,冬日观星、漫步松林……通过深度体验身边自然,人们能缓解现代生活引发的焦虑与抑郁,并培养关爱地球的意识。


《四季野趣》

作者:(英国)埃米莉·托马斯 (英国)詹姆斯·韦斯顿·刘易斯

译者:王西敏 欧阳红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4年11月

讲座中,王西敏现场剖析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自然缺失症”——屏幕时间挤压自然接触,导致身心问题。王西敏指出了接触大自然时容易走入的误区:“很多人以为在城市生活中无法接触到自然世界,其实,亲近自然无需专门时间或特定地点。在当地花大量时间进行户外探索,比远途旅游更能培养与大自然的联结。”这种联结,可以是上学或通勤路上留意一朵野花的绽放,午休时感受五分钟阳光的温度,甚至是为绿植浇水时指尖触碰土壤的瞬间,“人与地方之间的纽带,可以促进个人与当地环境建立更为深厚的联系。”


王西敏强调:“感受大自然的美,无需成为专家。”不知道草木鸟兽的名字无妨,《四季野趣》中的赤足健走、开窗观景、沐浴月光、野餐等活动,都是体验自然之美的绝佳途径,简单易行,其中许多活动,适合亲子共同完成。王西敏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指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探索和吸收尽可能多的世界经验,而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玩耍,能够充分满足这一需求,“周末在小区‘寻宝’(收集不同树叶、石子),或在窗台共育一盆绿植,都是宝贵的自然启蒙和亲子互动。”在王西敏看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能冲刷日常压力,让钢筋水泥中的人们汲取自然养分,重获内心平静与专注,持续关注身边最微小的自然存在,便能生发对家园的关切与回馈之心。


那么,如何重拾人与自然的联结?王西敏认为,“《四季野趣》这本书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在于极强的可操作性与生活融入性。”它不要求远行,而是邀请我们:停下脚步感受微风,放下手机仰望云卷云舒。王西敏说,“精美的插画与清晰的季节指南,让独居青年、忙碌上班族或带娃家庭,都能找到足不出户或近在咫尺就能实践的灵感。”



记者/何安安

编辑/张婷

校对/刘军

相关推荐
在《瓦尔登湖》湖畔寻找生活的减法
教育
颐堤港阿尔法潮流节引领风尚,韩国人气治愈IP内地首展
企业资讯
爱女叙事下,我们如何想象“姐妹情谊”?
文化
馆藏“显眼包” | 古老文物遇上“Z世代”: 一场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
新京号
新京报&西凤酒2025年7月新书榜
文化
始于华贸,归于众生:一座超级地标如何重塑都市“品质生活”的信仰
企业资讯
维柯,为人文知识“背水一战”
文化
让幸福可触摸,10所乡村学校中的“幸福实验”
教育
如何陪伴亲人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
文化
少工作真的会更快乐吗?后增长年代的另类消费实践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