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再次翻开《平凡的世界》,黄土高原的风仿佛又裹挟着孙少安、孙少平们的故事,扑面而来。这一次重读,少了初读时对情节的急切追寻,多了对书中人物在苦难里挣扎、坚守的深沉体悟,经典的力量,也在重读中愈发彰显。
故事以20世纪70到80年代为背景,孙少安为家庭放弃学业,在双水村摸爬滚打。砖厂破产时,他的绝望与奋起,是对“责任”二字的鲜活诠释;孙少平不甘于被命运束缚,从乡村教师到揽工汉,再到煤矿工人,哪怕满脸煤灰、身体伤病,也从未放下对知识的渴求、对精神世界的滋养。田润叶在爱情与现实的拉扯中,逐渐领悟生活的真谛;田晓霞用热情与理想,照亮少平前行的路,却又在洪水中戛然消逝 。这些人物,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带着烟火气,却又在苦难里熠熠生辉。
重读时,深深触动我的,是书中对“苦难”的诠释。它没有把苦难浪漫化,而是真实呈现出生活的粗粝。孙少安为了家庭,放弃和润叶的感情,在贫穷里艰难创业;孙少平在揽工期间,承受着身体的劳累与精神的孤独,可他们从未屈服。这让我明白,苦难不是用来抱怨的,而是生命的试炼场。就像书中说的“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平凡的人在苦难中坚守奋斗,便成了自己世界里的英雄。
书中的“平凡”与“伟大”也让我有了新思考。孙少安、孙少平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生活的泥沼里挣扎着前行,却在这过程中展现出人性的坚韧、善良与对理想的执着。他们让我懂得,伟大从不专属高光时刻,而是藏在每一个为生活努力、为他人着想、为理想坚持的平凡瞬间里。我们都是平凡世界的一员,却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重读《平凡的世界》,是一场与过去的自己、与书中人物的深度对话。它让我在当下快节奏、充满变数的生活里,汲取到面对困难的勇气,懂得去珍视平凡日子里的微光。经典之所以常读常新,就在于每次阅读,都能从那些平凡的故事里,找到照进现实的力量,指引我们在自己的“平凡世界”里,勇敢且坚定地走下去。
文/徐嘉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
编辑 王硕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