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见证深渊或繁星
新京报 编辑 李永博
2025-07-27 19:37
人类心灵和历史运转仿佛深渊,幽邃而晦暗,又有着参差而闪烁的繁星。《深渊与繁星》收入知名文化学者王晓渔历时多年撰写的文艺评论,见证了作者思考和观察世界的精神历程。在他看来,思考和写作的魅力正在于歧路丛生、遍布荆棘,而平坦的正途经常是无趣的。

《深渊与繁星》

作者:王晓渔

版本:广东人民出版社·之间

2025 年 6 月

差不多有十年没有读到王晓渔的书了。对我来说《深渊与繁星》的出版绝对称得上惊喜,以至于我在内心感谢两个多月前见面的时候作者没有透露新书口风,让我难得享受了一次纯粹的激动。

拆开塑封,赶紧开读。这是一本时间跨度近二十年的文艺评论集,我却像读一部完整的著述那样去读。因为我相信,这里面隐含着一个自洽的系统,足以折射一个作家的精神世界。


什么是系统?系统是一组相互联结的事物,在特定的时空中以特定的行为相互影响。它可能受外力的触发、驱动、冲击或限制,但本身自有一套应对外力的独特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构成了系统独有的特征、风格或价值。当我读到后记中王晓渔所写:无论词与物、重与轻抑或深渊与繁星,“重要的是‘与’,是‘关系’,是差异、过渡和流转”……是人与物的联结、人与人的联结,我觉得他深谙系统的要义。

当然,比系统更准确的词是人格。只不过,人格里相互联结的事物不是理性的“部件”,而是在时空中生长的个人体验。它们历经寒暑春秋,也承受繁盛凋零,宛然一座生生不息的花园。我看王晓渔的这座花园,少见藤蔓,多有独立。用他自己的话讲,“树与树之间相隔很远,地面之下盘根错节”。

文章读了四五篇,我就迫不及待想与人分享。我给诗人钟鸣发微信,说王晓渔在谈加拿大文化学者麦克卢汉的文章里提到了他。的确,早在1984年,钟鸣就在诗集里讨论了麦克卢汉对他的影响,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王晓渔发现了一个学者与一个诗人之间的“联结”。他说,钟鸣最早引荐麦克卢汉或许是一个偶然,但是由诗人而非学者最早认识到麦克卢汉的价值,这却是必然。因为“麦克卢汉创造了地球村时代的诗学,这一点学者鲜有论及”,而钟鸣以他的直觉率先发现麦克卢汉,乃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第六感——王晓渔认为,卸去学者的铠甲,麦克卢汉的真身就是一个行吟诗人。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以“地球村”和“媒介即是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代表作有《机器新娘》《理解媒介》《谷登堡星汉》《媒介定律》等。

这篇谈论麦克卢汉的文章发表于2007年,如今读来我似乎从中探察到了作者成长的端倪。王晓渔对“诗性”的敏感,不正反映了他对自我人格的期许?所以我认为不仅是书中那几篇评论诗歌和小说的文字,《深渊与繁星》三分之二的内容均可当诗来读。他在2010年批评张艺谋电影的短文是一首讽刺诗;他写高中逃课读闲书的文章发表于2017年,十年回首,俨然成诗;他与友人的通信写于2022年,特殊时代,文笔郁郁,当然也是诗。

作者对张艺谋电影的批评固然引发共鸣——我早在《英雄》之后就发誓不看他的任何作品。但更能与我共鸣的还是那些个人化的叙述。无论它们是个人阅读的旨趣变化,还是与朋友、同学及老师的思想交流,都让我特别有体验感。我太同情王晓渔对当年家乡阅读环境的抱怨了。不成器的新华书店,不像样的市图书馆,要在那样的条件下读书,的确需要热爱作为内驱力。他对新诗的热情也与当时的我无异,“九叶派诗人”更像拨动了情感共振的琴弦。还有他就读上海师大中文系的曲折过程,都让我感触颇多。

彼此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同之处。他将阅读哈维尔视为决定性的影响,中学的时候竟然把毛诗抄了个遍。他又说巴赫金的狂欢与卡尔维诺的轻逸,某种程度上“校正了我有时过于严肃以至于拘谨的生活态度。”我对照彼时的自己,好像找不到明显的决定时刻,也没有对某个作家或诗人的执着。不过正如王晓渔所写,差异乃人生的题中之义,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日常生活,这一点他格外看重。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意大利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著有《树上的男爵》《分成两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骑士》《命运交叉的城堡》《帕洛马尔》《意大利童话》等。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因去世与该奖失之交臂。

我尤其喜欢《深渊与繁星》中谈论友谊的篇章。提到的不少姓名我比较熟悉,另一些好像则可以归入一个时代,成为时间的标志。还有“思想的境界”“诗生活”“灵石岛”“新青年”“MSN”等一系列时代标签,也象征着互联网时代的友谊。这友谊不限于朝夕相处的师友,也不拘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是基于精神、思考与价值的相互联结,称得上自成系统。王晓渔说他的思想变化与成形,跟以论坛为特色的网络时代密不可分。同样深受影响的我要说,那是因为时代特有的短暂自由,而我们也参与创造了它。

如今,这种自由没有完全消失,仍然存在于我们内心。正因为有了内心的这份自由,才可以自觉地“于天上看见深渊”,也可以自如地“下到井里看看繁星”。从这个意义上讲,跨越20年的《深渊与繁星》不仅是王晓渔的个人见证,亦是时代见证。

说到见证,我想起有人对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评价。他称肖氏的音乐把崇高的情感、深刻的抒情与朴素的叙述结合在一起。我愿将这个评价用在《深渊与繁星》上,并一起见证。

撰文/西闪

编辑/李永博

校对/ 卢茜


相关推荐
首届北京慈善义工戏剧文化周启幕,千张门票支持“公益力量”
时事
会务动态|北京市西城区慈善义工协会第三届四次理事(扩大)会圆满召开
新京号
第二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总结颁奖系列活动在吉林延边举办
企业资讯
BRTV《都市晚高峰》报道:2025年首届“‘艺润星光’北京慈善义工戏剧文化周”
新京号
艺润星光聚大爱 以戏为媒筑同心|益百分慈善义工服务队组织观展
新京号
北京慈善义工戏剧文化周开幕!志愿服务与文化交融,共谱公益新篇
新京号
观展心得|亲历“艺润星光”,感受艺术与公益的交融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6月23-29日文艺资讯丨孟庭苇演唱会浪漫启幕
娱乐
7款AI大模型写高考作文,语文名师点评,豆包、GPT等斩获前三
企业资讯
刑侦悬疑网剧《灭罪》今日重磅上线!连环血案高能解锁深渊之谜
企业资讯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