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3324名选手参赛,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总决赛在房山启幕
新京报 记者 陈璐 编辑 张磊
2025-07-26 19:07
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99支队伍角逐21个竞赛项目。

7月26日至27日,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以下简称 “全国青科赛”)总决赛在北京房山区拉开帷幕。作为教育部“白名单”赛事,本届大赛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房山区教委承办,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管理中心及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协办,赛事落地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与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吸引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99支队伍、3324名选手角逐21个竞赛项目,尽显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力。

 

多维度展开周密筹备,构建全方位赛事安全屏障

 

此次房山承办全国总决赛,源于其在科技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办赛实力。2024年4月,房山区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青科赛北京市区域赛,全市9000余名学生参赛,创历史新高;在同期比赛中,房山学子斩获3金4银1铜,150余人获国家级二等奖以上荣誉,位居北京市前列。房山区以“高品质、有秩序、有温度”的办赛水准获主办方与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对于房山而言,此次赛事不仅是区域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的展示窗口,更将助力提升区域教育影响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届全国青科赛吸引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99支队伍、3324名选手参赛。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确保第五届全国青科赛顺利举办,房山区从机制搭建、流程优化、资源统筹等多维度展开周密筹备,以细致周全的保障措施为赛事保驾护航。赛事筹备中,房山区首先确立科学办赛准则,充分借鉴往届承办经验,锚定“节俭、高效、有序、精彩”的办赛目标,精心制订赛事实施方案及应急预案,为赛事平稳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在组织架构层面,房山区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成立总决赛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赛事的指导与全局统筹协调,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组、环境保障组等7个工作组及执行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从细节处筑牢安全防线,让参与者全程感受安心保障。同步设立区级组委会,联动交通、公安、消防、卫健、属地等16个组委会成员单位,协同完成交通疏导部署、医疗服务与急救保障、消防安全检查等关键工作,同时对赛场通讯、电力等设施进行全面巡检,构建起全方位的赛事安全屏障。

 

精心遴选143名裁判与347名志愿者

 

为提升赛事专业度与服务质量,房山区还精心遴选143名裁判与347名志愿者,并组织开展系统培训,确保执裁公平公正、服务贴心周到。

 

一系列扎实举措的落地,彰显了房山区办好赛事的决心与能力,为第五届全国青科赛总决赛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年度全国性高规格科技赛事,本届大赛亮点纷呈,全方位提升参赛体验。赛事设立循环摆渡车连接赛场与地铁站,醒目标识确保参赛人员便捷抵达;沿途指示牌清晰引导路线,有效解决寻路难题;志愿者团队全程提供高效服务,及时响应报到流程、信息咨询等需求,让参赛者感受贴心保障;赛场旁的房山文旅宣传长廊以“立体书”式展陈铺开文化脉络,文博中心门口的文化市集则汇聚特色美食与非遗体验,结合“打卡盖章”互动,让选手在赛事之余领略“北京之源”的文化魅力。更值得关注的是,房山区特别开通旅游专线,参赛及陪同人员凭相关证件可享受免费乘车、景区游览及导览服务,实现“以赛促游”。


第五届全国青科赛赛场。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此次成功承办活动,背后是房山区长期深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深厚积淀与丰硕成果。近年来,房山区立足“科教融合文化名区、新质智造产业新城”发展定位,紧扣教育部、北京市工作要求,结合区域实际持续提升科学教育实效,构建起具有房山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

 

未来,房山区将以“一区一城”建设为契机,聚焦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目标,在协同机制、课程内容衔接、教学方法贯通、“四课”融合、实践活动、教师交流、评估反馈、学生发展等八大层面突破,发掘优秀课程与教学案例,构建可推广的实施路径,为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筑牢基础。此次全国青科赛总决赛的举办,正是房山科技教育实力的集中展现,也将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