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终结抄本时代的文本流变:《增评补图石头记》还原影印本发布
新京报 编辑 张婷 何安安
2025-07-23 19:15
1884年,上海同文书局以“铅石印”技术刊印的《增评补图石头记》,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从木刻本向近代印刷转型的里程碑,更以“铅排+石印”的创新工艺,让这部经典从文人案头走向市井街巷。

近日,《增评补图石头记》首发座谈会在北京曹雪芹学会品红轩举行。《增评补图石头记》藏家杜春耕,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辛德勇,中国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艾俊川,该书《后记》的执笔者张青松,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位灵芝等,以光绪十年(1884)上海同文书局初刊《增评补图石头记》为核心,探讨了其背后的收藏传奇。


《增评补图石头记》首发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光绪十年(1884年),上海同文书局以“铅石印”技术刊印的《增评补图石头记》,全书260幅插图,包含19幅工笔人物绣像,在晚清小说插图艺术日渐式微的背景下,意外掀起了一场图像叙事的复兴。此次出版的《增评补图石头记》即以这一珍藏孤本为底本,由中国书店还原影印。


《增评补图石头记》。

活动现场,作为该书影印出版推动者的张青松,揭秘了这套珍本失而复得的经过——杜春耕一度找不到该书的第一函,以至于这套《增评补图石头记》长期以三函状态存在,好在最终在其家中寻得缺失的一函。为了确保影印本的扫描质量,张青松表示,“杜老慷慨同意拆线扫描,我们请了最好的修书匠人百分百复原。”张青松强调,“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铅排+石印’《石头记》,文本依据王希廉和大某山民的评点本,通过影印技术实现了版本固定化。”对此,杜春耕补充表示,“这是存世唯一带光绪十年牌记的同文书局本。”杜春耕直言,这一版本有其矛盾之处,“同文书局自己标记是‘石印’,但打开书看,也有铅排的字。同文书局的这句记录使我们知道,该本是用铅字排的版,而印刷方法却是石印——这书有太多奇怪的信息,是十分好玩的书。”


在张青松所作的《杜春耕藏同文书局初刊〈增评补图石头记〉考论》一文中,详述了杜春耕藏同文书局初刊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及其出版传播等。张青松表示,“杜春耕藏同文书局初刊本《增评补图石头记》,铅排石印,王希廉、姚燮两家合评。……卷端及版心均题:增评补图石头记并卷(回)次,次行署:悼红轩原本、东洞庭护花主人评、蛟川大某山民加评。版心底部亦题:悼红轩原本。卷末收护花主人(王希廉)、大某山民(姚燮)总评。”张青松在文中介绍,“卷首分为两册。首册依次为总目、原序(程伟元)、护花主人批序(王希廉)、读法、护花主人总评、护花主人摘误、大某山民总评、明斋主人总评、或问、读花人论赞……二册依次为大观园影事十二咏、《大观园图》、题词、大观园图说、音释。接绣像19幅,前图后赞,其中前两幅为绛珠仙草和通灵宝玉,后17幅为人物。《大观园图》约为书册版面的四倍大,折叠后插入。三册起为正文,每卷首收情节插图两幅,计240幅。全书总计收图260幅。”


杜藏本第四十回插图。

关于铅排石印,张青松在文中表示,“《增评补图石头记》是广百宋斋排版,同文书局印刷发行,两家合作而成。关于此书的印制,《徐愚斋自叙年谱》记录‘以钢版、铅版选辑……《石头记》’,吴克岐《忏玉楼丛书提要》与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标注为排印本,《红楼梦书录》等标注是铅印本,似乎确定了此书‘铅印’的身份。从字体的形态看,确实是金属匠体字形,接近现代铅印的风格。但应该注意的是,铅字排版与铅字印刷并非一回事。在杜藏本发现之前,面对存世较多的撤除牌记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对石印技术和形态不太了解的学者,确实难以辨别。而杜藏本牌记的‘用石影印’之语,直接明确了这部书的版本形态。书尾‘同业公会’的标签上,前辈从业者对此书的判断也是石印本。杜春耕判断说:‘版权页上这句记录还使我们知道该本是用铅字排的版,而印刷方法却是石印。’也就是铅排石印。”


在艾俊川看来,这一独特的印刷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印刷史意义,“光绪十年中国仅有点石斋和同文书局两家掌握石印技术。同文书局创新性地将铅排活字与石印结合——铅排保障文字清爽美观,石印实现260幅插图精准复制。”那么,如何鉴定一本古籍到底是铅字还是石印呢?艾俊川传授其中的诀窍,“铅字通常是凸版印刷,纸薄会留下压痕;石印因二次上墨,边缘常有浮墨晕染。”艾俊川表示,在晚清时期,石印本成本远低于雕版。


对于《增评补图石头记》的版本源流,张青松表示,“《增评补图石头记》的文本主要承袭王希廉评点本和大某山民的评点,而王本又以程甲本为基础。”对此,辛德勇指出了由此延伸出的版本争议,“读这套光绪本中的评语特别感慨——清代读者就指出后四十回‘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全身动之妙’。现代作家林语堂、王蒙都认为续写比原创难百倍。”在这里,辛德勇对比了早期抄本差异:“甲戌本、庚辰本等抄本与程高刻本差异显著。而这套铅石印本的价值,正是通过工业技术将定本固化,终结了抄本时代的文本流变。”



记者/何安安

编辑/张婷

校对/刘军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