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系统总结教育援助的成效与经验,以“交融式”集团化访学、“同心融铸”主题研学、“见字如面”书信交流等系列活动为切入点,探索实践“融铸式”教育协作新路径,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使各族青少年在共情共鸣中深化“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2025年7月10日,2025年京藏疆青蒙“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正式开启,千余名来自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地的学生来到首都北京,与北京的学生一起开启艺术周、科技夏令营、足球赛等活动。
东城区等七区共同承办了“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中学生科技夏令营。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部分师生,与来自内蒙古包头市第三中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的师生们,结成了“一对一、手拉手”的小伙伴,以科技为纽带,打造“见字如面”品牌,真正将“行走的思政课”融入到了“融铸式”教育协作活动中,在“同学、共研、同赛、共演、结对”的多元实践中,共同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盛大启航
“同心同行 相伴成长”
开营仪式
7月11日晚,东城区“同心同行 相伴成长”京蒙科技交流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音乐厅隆重启幕。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燕、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宋林、包头市第三中学教师代表肖楠,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总支书记袁利军、校长陈昌林一同出席了开幕式。
夏令营分为“科技同心”,“文化同心”,“成长同心”三大部分。
科技同心
探索创新路 共筑强国梦
探秘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中关村科技园,了解祖国最新科技发展成就。
《纸飞机》项目式学习课程,使京蒙两地学生围坐在一起,指尖翻动着纸张,在折痕的角度调试中琢磨空气动力学原理,在一次次试飞、修正中培养科学思维。


科技同心
探索创新路 共筑强国梦
在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瞻仰毛主席纪念堂、游览故宫、参观党史展览馆,见证中华民族璀璨历史和繁荣发展。
走进“鸟巢”“水立方”“冰丝带”,感受“双奥之城”的奥林匹克精神。



成长同心
交流促交融 携手向未来
在“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中,两地师生以笔为舟、以墨为桨,拿起印有长城烽燧与草原雄鹰的特色信笺,共同书写出了他们在活动中的美好回忆和同学间的深情感悟。


展演举行
京藏疆青蒙五地青少年
同台演绎团结交融故事
7月16日晚,“见字如面 融铸成长”2025年京藏疆青蒙教育协作系列活动展示在北京艺术中心举行。
“石榴结籽心连心,京蒙同心向未来。”六天的朝夕相处,跨越千里的相聚,东城区与内蒙古学生在科技中开拓视野、在文化中汲取力量,更在点滴互动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在心底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激励着两地青少年怀揣梦想、携手前行,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学生感受
(文字内容请上下滑动观看)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初二3班 侯枫
参观锦绣航天,火箭模型、飞船复制品震撼眼前。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探月,中国航天的每步突破都凝聚着航天人的汗水。这不仅点燃了我对宇宙的好奇心与渴望,还为我航空航天的兴趣埋下了一颗种子。
走进党史馆,时光在展品间流转。红船模型、泛黄手稿、军功章等等物品无声诉说着从救亡图存到强国建设的征程。唯有铭记历史,方能不负时代,在自己的岗位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篇章。
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
八年级1班 宁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踏上北京这片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土地,开启研学之旅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次研学,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知识的拓展、心灵的洗礼和自我的成长。走进故宫,仿佛穿越时空,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除了历史文化景点,我们还参观了中国科技馆。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魅力的世界。各种先进的科技展品和互动体验设施,让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这次北京研学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包头市第三中学
初二1班 秦嘉谣
清华园里悟学术真谛,未名湖畔感人文底蕴,天文馆内探宇宙奥秘。北京研学,满载而归!
在党史馆的参观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漫步在庄严肃穆的展厅中,那些珍贵的文物史料仿佛在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壮阔史诗。最令我动容的是看到革命先烈们用过的简陋物品——磨损的钢笔、打着补丁的军装,这些实物无声地诉说着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在“真理的味道”展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让我真切体会到信仰的力量。这次参观让我明白,红色基因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用行动传承的精神密码。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历史,更觉肩上责任重大。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初二4班 郝怡平
通过今天的研学,我收获了满满知识,更有诸多深刻感触。在天文馆,通过详细的讲解,墙上震撼的壁画以及展览馆里陈列的仪器和样本,浩瀚无垠的宇宙与星体运行的奥秘在我眼前缓缓展开。那些遥远星系的闪烁,映衬着古老的行星按照复杂的轨道运行。更让我深切体会到人类在天地间的渺小,也惊叹于一代代人探索未知的执着与伟大。
走进鸟巢、水立方,感触则更加丰富。金色通道的陶瓷马赛克藏着56个民族的同心,座椅的红灰配色融着刚柔并济的巧思,游泳馆内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匠心等等。这些建筑处处彰显着中国人骨子里的工匠精神。这份对完美的追求,让我既为祖国的强大自豪,也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
初二5班 王乙玏
踏入故宫,朱红宫墙与琉璃金瓦之下,历史课本中的图景骤然鲜活——每一道斑驳的刻痕都是前朝兴替的低语,每一重巍峨殿宇都承载着时光的重量。我屏息凝望,中华文明的博大与坚韧,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扑面而来。立于城楼,山风浩荡,壮阔山河尽收眼底,民族脊梁的坚韧与伟岸,亦于此际在心中拔节生长。
在中国科技馆,未来触手可及。从模拟航天器到智能机器人,科学探索的脉搏强劲而清晰。置身其中,我不仅惊叹于前沿科技的光华,更深刻体悟到肩上承载的时代使命——那是民族智慧传递至今的火炬,召唤我们以青春接力奔跑。
此行并非浮光掠影的游历,而是用脚步丈量文明厚度、用心灵叩问历史回响的深度跋涉。当宏伟的历史画卷与沸腾的现代脉搏在眼前交汇,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愈发清晰:唯有珍视过往、把握当下、创造未来,方不负这伟大的时代所托。
END
素材来源:东城区教委对外交流与合作科、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曹隽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