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并肩作战、一起成长,北京平谷15位中小学教师分享育人故事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2025-07-19 12:30
下一步,平谷区教育系统将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进学校、社区和乡村,讲好育人故事。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在35年特教生涯中,让无数次“不可能”变成“可能”,帮助听障孩子叩开大学之门;帮助班级里性格鲜明的“双面少年”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把“共情沟通”悄悄融进班级生活……近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七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系列活动暨首届平谷区教育系统讲述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举行,来自全区中小学校的15位教师分享了教学生涯中一个个难忘的育人故事。


平谷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颉换成致辞并指出:首届平谷区教育系统讲述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实现了全区所有委直单位、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及社会资源单位的全覆盖,形成了“段段讲、校校讲、人人讲”,其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全员师德师风的大教育、育人智慧的大交流。教育系统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优化协同育人机制。


展示环节中,15位教师代表用真挚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勤勉敬业、无私奉献、孜孜不倦的育人故事。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语文教师李笛分享了学生们第一次走进劳动基地体验劳作,种下花生并精心养护迎来收获的故事。“从第一片嫩叶破土而出,到茎秆逐渐长大,再到花穗绽放,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的心。这种持续性的观察记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细致,更让他们对生命成长有了直观的感受。”结合课文《落花生》以及围绕“花生”开展的各种活动,李笛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对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陶行知先生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当我们不急着‘教’,而是陪他们‘经历’;不满足于‘灌输’,而是引导‘创造’,教育便像春风,悄悄润进心田。”


自1990年来到平谷聋人学校,平谷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旺就开启了自己的特教生涯。“还记得推开教室门那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我,没有一声‘老师好’,有的只是孩子们用手语比划出的‘你好’,和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在这无声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一朵朵虽沉默却更加娇艳的花。这就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更坚定了我的选择,做一名执着的‘唤醒者’。”李旺在学生第一次蹦出一声含糊的“妈”时,懂得了特教的坚持,就是在漫长的无声的等待中,守护生命绽放的那份可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春风指出,15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深刻诠释了教育家精神,展现了平谷教师极强的专业性。15个故事就是15个教学相长的案例,是教师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家长学、向学生学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平谷区教育系统将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进学校、社区和乡村,讲好育人故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躬耕教坛,坚守初心,首都教师用行动演绎“教育家精神”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