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这名医学院本科生的“逆天学术”是怎么来的?|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迟道华
2025-07-16 18:21
罗某的学术履历和学术成果到底是真是假,面对公众质疑,学校需要给个明确说法。

▲“川北医青年”展示的罗某的获奖情况。图/“川北医青年”微信公众号


因自己“过于优秀”的“简历”,来自川北医学院的2022级同学罗某近期在网上受到关注。


据封面新闻,网传图片显示,在某课堂播放的PPT中,写有罗某“担任多个顶级期刊审稿人,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自然·机器学习、JAMA内科学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个人累计影响因子149。还获有A类国家级竞赛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参与北京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协和医学院等院校合作,并获得东京齿科大学、东京大学、帝都大港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录取内诺……”


就该PPT表达的内容和目前媒体查询到罗某的学术履历和论文情况来看,确实存在一些疑点。罗某的学术履历和学术成果到底是真是假,面对公众质疑,学校需要给个明确说法。


首先,从学术产出的量与质方面来看,媒体调查发现,在“JAMA”期刊官网,罗某发布的两篇文章显示为“评论和回应”;在“胸部肿瘤学杂志”期刊官网中,与罗某相关的文章也被标注为“给编辑的信”;而“自然·机器学习”期刊官网显示的罗某相关文章也为“评论”,均不是直接发布的学术论文。


那么,将“评论和回应”及“给编辑的信”等文章当作正式论文展示,这种行为是否妥当,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尽管记者通过“Pubmed”官网查询到,罗某确实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其他3篇学术论文,但这与PPT中呈现的“辉煌成果” 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从学术身份的真实性来看,该PPT中宣称罗某在本科阶段就“担任多个顶级期刊审稿人”,这也显得极不寻常。学术顶刊邀请审稿人,通常基于研究者不俗的学术资历和专业声誉,鲜有本科生能获此殊荣。正如一位学术界人士指出:“如果属实,这名学生的学术成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博士生。”这种超常规的学术身份,不是说不可能存在,但概率很小,公众对此有疑问,也属正常。


正如有网友留言,“如果是真的,该生是该领域不可多得的天才,如果是假的,该生就是典型的学术门阀下的畸形产物。”


除了该PPT展示的内容,“川北医青年”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展示了罗某的成就,包括:曾获学校2024年度青年五四奖章、国家级A类竞赛奖项4项、省级奖项6项;担任计算机应用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数篇,软件著作权数篇,在校期间获得昌华奖学金等44项荣誉……这种官方背书,也让罗某的学术履历更受关注。


目前,川北医学院表示已关注到相关信息并正在核查。在学术诚信备受重视的当下,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学校作为学术管理的主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这一事件进行认真调查,核查罗某的学术成果,包括论文的撰写、作者身份的认定等,给公众一个明确说法。


若相关内容属实,则可证明罗某确实能力出众,可以及时还其清誉;若核查发现相关内容存在夸大或不端行为,则学校须按规定给予相应处罚,以维护学术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若发现背后存在导师或其他人员的不当指导、协助等情况,也应一并说清楚,并追究责任。


期待川北医学院能够尽快查明真相,公布调查结果,让这起本科生“逆天学术履历”争议事件得到妥善解决。这不论对于当事人还是学校而言,都是负责任的做法。


撰稿 / 辛河(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


热门评论
老湘鲁沭
3天前
又在放毒屁喷毒屎坑蒙拐骗宰割唐僧肉!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