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GDP增长5.3%:中国经济的“硬核”动力从何而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柯锐
2025-07-15 14:06
中国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南京龙潭港集装箱码头上等待出口的汽车。图/IC photo


上半年经济数据新鲜出炉。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增长 5.5%。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1%。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国内结构性转型压力,中国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政策工具箱的灵活运用、产业升级的持续突破,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步修复,共同构建了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坚实支撑。


从经济运行的全貌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增长动力呈现出多点发力的特征。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以10.2%和9.5%的增速领跑,成为工业领域的“硬核力量”。


工业领域的强劲表现,是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动力来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仅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期水平,更在诸多细分领域展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亮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印证了中国产业升级战略的持续推进。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品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这些数据背后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全球产业链地位的巩固。


此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5%,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增长,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优化的积极信号。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虽仍处于收缩区间,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2.0%,表明市场信心正在回暖。


供给侧的增长既得益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宏观政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例如对高端制造企业的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定向扶持等。


再回到需求侧来看,在居民收入和消费层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义增长5.3%,与GDP增速保持同步。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同比名义增长5.9%,实际增长6.2%,显著高于城镇居民。


与此同时,统计局数据显示,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22.2%、11.3%。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消费已经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由此也进一步可见,未来提振经济的发力点,恰恰在于如何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从人均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数据都可以发现,中低收入群体是消费潜力的主要载体,但其收入提升空间、边际消费倾向都显著高于高收入群体,这一部分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更为强烈。


整体来说,无论是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来看,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以上半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等政策为例,针对终端消费者真金白银的补贴,不仅刺激了短期消费,更倒逼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形成“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也正因此,如何通过精准政策工具,在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的同时,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预期将成为未来宏观调控的发力点所在。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也表示,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在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发展态势向好。下半年我国消费发展是有支撑的,上半年一些积极影响因素和态势在下半年会持续,消费政策还会继续加力。


更深层次看,当居民收入提升、消费需求被激活后,从而又将倒逼供给侧优化升级,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势能,进而促进绿色消费、数字经济、服务新业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收入增长—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撰稿 / 陈白(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王心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孤独症”女孩的就业突围;这50个宝藏小城请收好
时事
新闻8点见丨解读一季度GDP;关税战中普通人如何保卫钱包?
时事
从“首战”到攻坚 辽宁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振兴东北
房产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广东新春第一会定调2025 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托起“新广东”
房产
为什么说“GDP增长5.0%”,含金量很足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5.2%!北京亮出2024年经济增速成绩单
新京号
从降速到提速,东莞经济做对了什么?
房产
5%左右增速来自哪里?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