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玉米去雄到底好不好?如何去雄?牢记3个诀窍:不早、不晚、不贪多
农民的小帮手
2025-07-15 09:44
进入农民的小帮手阅读更多内容

本篇内容,小帮手和大家聊聊玉米去雄的相关问题。每年到了7-8月份,很多种植户都会有疑问:玉米去雄到底有没有必要?每年都要去雄吗?去雄有多大影响?如果不去雄,玉米的产量会不会受影响?去雄后会不会增产?

 

其实,关于玉米去雄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效果差别很大。下面结合多年种植经验,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避免盲目操作,提高产量。

 

什么是玉米去雄?

 

玉米去雄,顾名思义,就是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去除雄花,也就是玉米的雄穗。雄花主要的功能是进行授粉,它一般出现在玉米植株的顶部,属于玉米的雄性部分。

 

而玉米的雌性部分则是我们所熟知的玉米果穗,去雄的目的是避免雄花与雌花的竞争,促进雌穗的发育,从而提升产量。

 

有人说玉米去雄就是瞎耽误工夫,还得雇人花钱;有人说去雄能多打几百斤,到底谁说得对?

 

有农户去年做了实验,正确去雄的话,亩产多了 200 多斤。但是去雄错误的农户,把雄穗基本上全去掉了,结果玉米棒子稀稀拉拉,减产近8成。

 

去雄到底能给玉米带来啥好处?

 

从玉米自身的生长情况来说,雄穗长在顶上,一棵玉米的雄穗能有几千甚至上万个小花,本身就需要消耗不少养分。

 

把没用的雄穗去掉,就像给玉米 “减负”,养分能集中往棒子上送,玉米粒能长得更饱实。

 

从田间通风透光的角度来说,玉米种植密了,顶上的雄穗挤在一起,影响正常的透风性,底下的叶子见不着太阳,光合作用也差。

 

去掉一部分雄穗后,好比给玉米地开了 “通风窗”,叶子能多制造养分,玉米棒自然长得大。

 

再从病虫害的角度来说,玉米螟、玉米粘虫、蚜虫等虫害,就爱往雄穗上扎堆。去雄时能顺手把带虫的雄穗拔掉,等于提前减少了虫源,后期打药都能省点事。

 

 

同一个地块,有的雄穗刚冒尖,有的已经开始散粉了,那么啥时候去雄最合适?

 

抓准时机是关键,太早太晚都不行。最佳时间是雄穗刚抽出来,还没开始散粉,穗子摸起来有点发硬,这时候去掉最合适。

 

原因是在这期间,雄穗消耗的养分还不多,而且去雄以后,伤口容易愈合,不容易招病菌,病害的危害也会降低。

 

要是等雄穗散完粉再去,养分已被浪费,去雄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少。要是去得太早,连带着顶部叶片一起去掉,那可就亏了,影响后续正常生长。

 

玉米去雄有啥讲究?是全去还是去一部分?

 

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 “隔行去雄” 或 “隔株去雄”的方式,也就是说去一行留一行,或者一株去一株留。比如一些密植品种,每亩留三分之一的雄穗就够授粉了。

 

给玉米去雄的时候也要注意,只去雄穗,别把顶部的叶子带下来了。去雄的时候用手捏住雄穗基部,轻轻一拔就下来,别硬拽,以免折断玉米茎秆。

 

如果赶上连阴天,还能去雄吗?去雄后用不用追肥?

 

天气因素对于玉米去雄有着很大的影响,如遇连阴天需注意,这时候湿度大,伤口容易烂,病害发生的几率增加。

 

因此建议阴天最好别去雄,等天晴了再去雄。去雄后要是能赶上晴天,太阳一晒,伤口很快就“愈合”了。

 

至于去雄以后要不要追肥?得看玉米自身的长势。去雄后玉米养分需求大,要是底肥不足,叶子有点发黄,每亩可以追个 10 斤尿素,顺着根边埋下去,别撒在叶子上,免得烧苗。要是玉米长势旺盛,就不用追了,以免出现旺长。

 

雇人去雄成本高,有没有省时省力的办法?

 

有些种田大户,玉米种植面积大,如果雇人的话,一亩地多增加几十元成本。

 

针对此情况,可以用玉米去雄器,跟小镰刀似的,能提高效率。不过刚开始用得慢点,别伤着叶子。

 

另外还要提醒一点,并不是所有玉米都适合去雄。比如早熟品种,本身生长期短,雄穗作用时间短,去雄效果不明显。

 

还有就是靠天吃饭的旱地,没有灌溉条件,要是遇上干旱,玉米长得矮,去雄反而可能影响授粉,这种情况就别去雄了。

 

玉米去雄后,有的玉米棒出现了秃尖,咋回事?

 

秃尖大概率是授粉没做好。去雄后得保证剩下的雄穗能正常散粉。要是去雄后赶上连阴天,雄穗散粉少,就得人工辅助授粉。

 

可以找个竹竿,在留着雄穗的植株上,轻轻打几下,让花粉飘到雌花上。

 

另外,去雄不能太狠,要是留的雄穗太少,花粉不够,也会出现秃尖。

 

综合上述内容,种植玉米讲究 “三分种七分管”,不起眼的小技术,用对了就能多增产,希望本篇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最后问问大家,你往年种植玉米时,给玉米去雄吗?在去雄时有没有遇到过啥问题?

 

##玉米 ##玉米去雄 ##玉米高产技术 #玉米种植 ##科普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