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超峰
福建东山岛的木麻黄林深处,“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民间习俗穿越时空,成为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动注脚。谷文昌,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县委书记,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政绩观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谷文昌的事迹,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也为当前开展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为民造福的政绩追求
上世纪50年代,谷文昌来到风沙肆虐的东山岛任职。这里狂风裹挟着黄沙,一年200多天都在风沙中煎熬,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谷文昌看到百姓的艰难处境,心中满是刺痛,他大声疾呼:“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这质朴而坚定的话语,道出了他心中唯一的政绩追求——为人民谋幸福。他带领群众与风沙展开殊死搏斗,植树造林成为改变东山命运的关键一战。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植树的艰难超乎想象。一次次种下的树苗,被风沙无情地吞噬,但谷文昌没有放弃。他深知,这不仅仅是种树,更是为百姓种下希望,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他亲自参与试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终于找到了适合在沙地生长的木麻黄,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让东山岛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谷文昌的政绩,不是写在文件里、挂在口头上的漂亮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他兴修水利,解决了百姓的灌溉难题;他修建道路,让东山岛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他发展生产,让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他所做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就是他心中最大的政绩追求。
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境界
谷文昌在东山岛植树造林,是一场长达十几年的持久战。刚到东山时,全岛248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有树林345亩,森林覆盖率仅为0.12%。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艰难探索,久久为功,十几年后,在这期间,他从未想过在自己任期内看到绿树成荫的辉煌成果,也从未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动摇。他深知,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他愿意做那默默耕耘的拓荒者。 在当时的考核评价体系下,这样的“潜绩”并不容易被看到,也很难在短期内带来政绩上的显著提升。但谷文昌不为所动,他一心只为东山岛的长远发展考虑。他带领群众种下的木麻黄,不仅在当时抵御了风沙,更为后来东山岛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东山岛成为旅游胜地,绿色的生态环境成为最大的优势,这都是谷文昌当年“潜绩”的生动体现。
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谷文昌用自己的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要有长远眼光,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不追求轰动一时的表面政绩。
生态优先的政绩范式
谷文昌的政绩观,开创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早期实践。他将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从谷文昌来到东山,经过14年的辛勤耕耘,到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领全县军民在东山岛先后植树7万多亩,覆盖400多座山头,让全岛绿化率提高至96%,在总长14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筑起“绿色长城”,更衍生出 “林茂粮丰、百业兴旺”的生态红利。这种 “生态生产力”的理念,还体现在1964年建成的南门海堤工程,这条防台风生命线,护卫着身后2000 多亩农田和 1000 多户居民;还体现在打造的赤山林场,如今已发展为可以体验融森林草地、蓝天白云、海水沙滩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胜地。这些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在生态治理中,谷文昌展现出 “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提出“顺应自然规律”的治理原则。在木麻黄种植中,他发现“顶风栽植”易被沙埋,改为 “顺风斜栽”;在水利建设中,他采用“环山开渠、分层拦截” 的方式,既涵养水源又防止水土流失。这种 “道法自然” 的生态智慧,与今天的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理念一脉相承,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
清正廉洁的政绩底线
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但他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他教育孩子:“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他的妻子工资坚持不上调,把提职、提薪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志。他坚决不安排符合条件的自家子女入公职。
在谷文昌心中,清正廉洁是从政的底线,也是树立良好政绩的前提。他深知,只有自己廉洁奉公,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廉洁自律的榜样。
谷文昌走了,但他留下的木麻黄郁郁葱葱,他的精神更是代代相传。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正确政绩观的标杆。在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从谷文昌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以民为本、功成不必在我、清正廉洁,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让谷文昌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系胡超峰,北京市大兴区委党校讲师,研究生,社会工作师,北京市“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微宣讲”示范团成员。曾担任部队指导员、党校调研室主任、党校办公室主任等职,撰写理论文章、单位各类文件材料30余万字。现任党校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